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设置“置顶”~
点击上方“陈历杰”?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学校里不会教的生死课,”
每个人都得自己学。
你怎么对你的上一代,
你的下一代就怎么对你。”
龙应台是华人世界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她的每一本书我都细细读过,尤其是《目送》,读了好几遍,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更是烙在心底的提醒,让我真正开始意识到亲情的可贵与缘分的短暂。而她最近的新书《天长地久——写给美君的信》尽管还没来得及看到书,但是一篇记录她创作本书初衷的文章却看得我潸然泪下。
每个人心里都有爱,
但很少人意识到,爱要及时,
一旦错过,就是永远。
她坦言,这本书是对母亲迟到的忏悔,因为母亲已经失忆,她只能在追忆中去重温那些和母亲在一起相处的温暖片段。
她是真正等到父亲离开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父母在她心目中的价值,曾经被誉为“龙旋风”的女汉子,曾是那样的无畏与精进,她的足迹非常像今天我们很多有出息孩子的奋斗轨迹,赴美留学,外嫁德国外交官,然后洗尽铅华做一个贤妻良母,但龙应台还是龙应台,即使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她也能一边给德国的专栏用英文写评论,一边把孩子哄睡后利用仅有的一点时间,一边写出锋利如刀的《野火集》,一边又写着柔情似水的《孩子你慢慢来》。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这么多面和丰富,而她把所有的深情和深邃都凝集到了她的文字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无限广阔,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与气魄。也因为这份气魄,她可以弃笔从*,官至台湾的文化部长,并且不忘初心,努力的去做华人世界里文化地基和地下水管的铺设工作,强调两岸三地的互相倾听与融合,但是,她也可以毅然决然的辞官回乡,重新拿起笔去记录陪伴母亲的点点滴滴。
很多人问我最为欣赏的女性形象,龙应台绝对能排进前三,尽管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她活得足够精彩,那份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与传承让她时刻挺直脊背,我们看到了那份使命感带给人的核心力量。
可能也正因为当年心怀天下追逐精彩的愿望,她选择了赴美求学。然后一去就是几十年,再回到家乡,面对的是父亲的离去和母亲的失忆,让这个铁骨铮铮的女汉子的心充满了愧疚……
43年前,我离家去台北,美君一定有亲自送我上火车。我上车的那一刻,有没有回头看她一眼?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没有。
出国时,父母到松山机场送我。那时候出国留学就像永别。我进海关之前,有没有回头看美君一眼?
一定没有。
原因是,当时我的心目中是没有父母的。父母就是理所当然地在那,就像家里的家具一样,你不会跟家具说对不起。
我觉得这段文字也是我的真实写照,曾经的我那么急切的渴望逃离家庭,因为家庭带给我的贫困和冲突记忆让我觉得压抑,当时暗暗发誓离家越远越好,永不回头。
记得当年每次我们回老家,爷爷奶奶都会送我们送得很远,一直要等我们上车后,他们还是立在一个能看到我们的斜坡上傻站着。我当时并不懂,但是能感觉父亲有时会有几分不耐烦,觉得没必要。但是等到我出门读大学时候,父亲却似乎变回了爷爷奶奶的模样,喜欢给我煮很多的鸡蛋,送我上火车,然后也是傻站着很久不走,当时的我更多是觉得有点烦,完全不能理解我的需要,煮那么多鸡蛋对我来说更是负担。
但是,如今的我开始懂得了父亲表达爱的含蓄,尽管壮年时候的他也会觉得父母的烦,但是他还是感受到了爱,所以他会不自觉的复制这种模式。而如今的我已经能够懂得父亲笨拙表达方式背后的感情,忽然就理解了父子缘分一场的真实含义。
而真正让龙应台感到遗憾的是,父亲去世前因为身居要职和工作繁忙,没来得及好好和父亲说再见,因为这份遗憾,她也曾经一度陷入心理危机,和圣严法师有一段有名的关于生死和意义的对话。而现在终于卸下文化部长的担子,可以全身心陪伴母亲的时候,母亲已经失忆,让她面对的只能是一道静穆的墙。
其实如果可以早一点有觉悟,早一点跟母亲做朋友,真是福分,对吧?
你知道,我真想念她。特别奇怪的是,她人就坐在你旁边,然后你想念她。因为她事实上已经走了。
比死亡还要难以接受的,是不告而别。
这段文字读来特别让人心酸,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的最大遗憾。当时看了这段就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父亲还是不着边际的说着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以前的我可能会着急挂电话,但那天我似乎有一种出奇的耐心鼓励父亲多说一些,父亲也唠叨了十来分钟,这是破天荒的,而挂电话时,明显能够感觉到父亲的愉悦。挂了电话,我也笑了,其实父母的满足真的很容易,我们只要稍微耐心和慷慨一点,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喜悦。
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来访者的亲密关系的困扰还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伤。这个时候如何引导来访者和自己的父母和解是一个大课题。而来访者因为和父母和解而重新找回那份亲密信任的感觉也让我不断得到鼓舞。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咨询经验,在与父母和解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1.真诚写一封信
这封信太重要了,其实龙应台写给母亲美君的信就是最好的范例。
不需要完美,真诚表达最重要,就是那些你最想和父母说的话,包括表达爱与感恩,愧疚与遗憾,当然也包括父母曾经给你造成的伤害与阴影。这是你们之间的一场敞开心扉的对话,所以真实的感受与互相的理解最重要。
但是,如果你确实对父母还有很多的不满怎么办?
那就表达出来。但关键一点就是要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我们专注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比如说你小时候因为父母的忽略而有受伤的感觉,你可以具体的描述你当时的感受,然后要理解是什么样的需要造成了你的感受,比如希望得到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