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实施有机食品工程战略促进我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TUhjnbcbe - 2020/7/15 13:32:00

实施有机食品工程战略促进我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省农业产业协会秘书长


    胡志斌


  一、我国及我省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和世界农业发展已经历了传统农业和化学农业两个历史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环保型有机(生态)农业将展现在我们面前。传统农业生产的食品,仅施用传统农家有机肥,生产效率低、产量低、商品质量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化学农业生产食品,大量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一方面减少了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危害损失,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同时也带来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环保型有机(生态)农业生产的食品,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及转基因品种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经检测、评估认证的环保型生产资料(药、肥等)和综合农业技术措施,既保证了生产食品的产量、营养品质、安全品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食品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有机食品开始起步。1994年国家环保总局建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DFDC),2003年参照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制订了《DFDC有机认证标准》,2004年我国商务、农业、科技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目前已取得有机认证的种植面积仅为100万公顷,占我国耕地面积的0.7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10%的现状。我省2007年有机食品认证数仅18个,主要是水果、蔬菜、杂粮,主要农作物有机生产还是空白,远落后于沿海和经济发达省份。


  二、实施有机食品工程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食品安全,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


  实施有机食品工程,遵循自然--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种养加销各环节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抗生素、防腐剂等非自然物质和人工转基因品种及辐射技术等,从农田到餐桌--从农业生产环境到食品原料生产、加工、保鲜、贮运、销售全过程,都有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标准,并通过环保、食品、卫生等有关部门检测、监督,有全程质量保证,可以生产出符合现代食品要求的"营养、安全、卫生、天然、保健"的可放心食用的安全食品,可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生产全过程全面系统安全,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控制食源性现代文明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


  二是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三农”面貌根本改变。


  投资周期长、产出低、效益差是我们对传统农业的固有观念。如果从农田到餐桌产业全程计算,农业是投资效益较高的产业。世界企业集团规模资产前10名中有4名(可口可乐、格力高食品、麦当劳食品、雀巢咖啡)是食品企业,前50名有20名是食品企业或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


  食品产业、环保产业都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两者结合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更是影响面广、带动作用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施有机食品工程发展战略,可加快传统农业、化学农业向现代环保型有机(生态)农业转型发展,加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转型发展,加快传统一般食品向集“营养、安全、卫生、方便、天然、保健”于一体的现代食品转型发展,全面推动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革和升级改造,可充分带动、整合、诱导产前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开发生产,产中有机(生态)种植业、养殖业,产后食品精深加工、保鲜、包装、贮运(物流配送)、营销等相关产业全面协调发展;配合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民由个体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经合组织)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演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单一粗放经营向种养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集约化、规范化演进,面向市场由低端传统农贸市场向中端新兴"超市"和高端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演进,促进农业劳动力不断从传统种植养殖业向农工商等多领域演进,不断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效益链、就业链。


  三是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发展与粮食--食品安全、资源、能源、环保的突出矛盾。我国目前仍以化学农业为主体,大量施用合成速效化肥、农药,利用效率很低,大量浪费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合成氮肥当年利用率仅30%左右,磷肥10-20%,钾肥35-50%,土壤吸收残留氮、磷、钾都不足10%,大部分挥发渗漏损失,污染地下水及江河湖水;常规化学农药靶向利用率(直接用于消灭有害生物的有效剂量)仅6-10%左右,大部分脱靶浪费,成为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源。


  实施有机食品工程发展战略,综合应用多学科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以环保肥料、生物农药为基础,建立发展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有机食品,实质是按照生态平衡和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依靠集成多学科技术,建立和发展新一代环保型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可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食品产量、多样性和营养品质的同时,大幅度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发展节能日光温室基质控释栽培有机蔬菜,与一般农户(利用常规化肥农药)温室生产蔬菜相比,可在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大幅度提高营养品质、外观质量、口味质量、根本改善安全质量的情况下,节约肥、水投入1/3以上,节约大量常规化学农药投入,产品可打入国内外高端市场,经济效益可成倍提高。


  四是有利于打破国际食品贸易体系化“壁垒”,推动食品出口贸易和对外交流合作。当前国际食品贸易关税壁垒越来越弱化,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体系化”壁垒则越砌越高,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瓶颈。实施有机食品工程发展战略,按照DFDC《有机认证标准》组织安排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经国际有机运动联盟认可的中国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进行认证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实施良好操作规范(GMP)和风险分析、关键点控制(HACCP)体系,对食品原料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实行全程质量控制,这样就可与国际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接轨,生产出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食品,为恢复发展传统农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扩大比较优势农产品(菜、果、食用菌等)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同时还可同步提高国内饮食、环境等方面的安全质量,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更多更好的吸引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流向中国,吸引更多游客来中国旅游,推动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实施有机食品工程发展战略的路径


  一要以大工程、大项目投入带动与新农村建设中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对接融合。全国六部委规划实施的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即1887工程--国家投巨资在全国建设1887个重点小城镇,其中河北省重点小城镇98个),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意义重大。把实施有机食品工程项目纳入其中,以国家对大工程大项目的投入带动,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及有机食品原料基地建设、现代食品加工、物流、贮运设施建设等向重点小城镇聚集,有利于在重点小城镇形成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示范高地,可更快更好地发挥重点小城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在全国的示范推广。


  二要从具有比较优势、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大的设施菜果业、特种养殖业、名优稀特产品重点突破。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内国际分工和合作,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优化选择。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设施有机菜果,可将低成本比较优势转化为质优、安全、价廉的综合竞争优势;我国北纬33°至北纬44°地带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菜果生产适宜区,其沿海京、津、冀、辽、鲁为比较优势区,与环京津、环渤海我国第三个经济快速增长极的优势区位相重合,综合比较优势突出。在环京津的河北省、在环渤海的京、津、冀、辽、鲁重点优先发展节能日光温室有机菜果,特种有机种养和名优稀特新产品,形成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大的特色设施有机产业“隆起带”,对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的全面迅速发展,对加快“三农”发展都将会起到很大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三要支持鼓励企业、经合组织、行业协会以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发展适应现代食品市场需求的“协作式供应链”。“协作式供应链”是指生产者、中间商、加工商为适应现代食品市场要求,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交货、质量安全要求及价格等做出长久安排的合作生产营销方式。世界银行组织2005年通过系统调研,在《中国水果蔬菜产业遵循食品安全要求的研究》中指出:国际和中国经验表明,协作式“供应链”对参与现代食品市场国内及国外发达国家的“超市”,大中型饭店、星级宾馆等市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增强竞争力、促进脱贫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协作式供应链已成为向发达国家出口生鲜水果蔬菜产品的主要供货方式,它有利于供应链上各方密切协作,按照现代食品市场要求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品种、数量等进行全过程控制。支持鼓励企业、经合组织、行业产业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发展“基层联接基地广大农户”、终端联通“现代食品市场”的“协作式供应链”,可规范加快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业的组织化、产业化及与现代食品市场的对接整合,促进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业在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等国际组织,在人才、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并长期致力于有机农业、食品安全国际交流合作。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是世界上有机食品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及有机食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扩大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将进一步提高我们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步伐。


  五要发挥农业产业协会优势,促进我省有机农业规范快速发展。省农业产业协会,已有140多个农业企业会员单位,6000多名会员,覆盖全省11个市,110多个县,涵盖全省各自然类型区,及大农业各专业产业,有50多名高级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是河北省农业对外开放的牵头协会,在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对外合作交流上有比较优势。一是将协会的中心示范基地和会员单位70多个示范点逐步打造成“有机农业+名特优新产品”试验示范基地。二是把具有一定基础的平山县扶持发展成为“有机农业示范县”;把已通过有机标准认证的凤凰薯业、珍珠甘栗、一坡苹果等,帮扶其规范发展、做强做大;在会员企业中选择有潜力、有发展前景、有名特优新产品的扶持其逐步向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转移。三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有代表性的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正定县正定镇、固安县固安镇作为重点联系单位,帮助促成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与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建设项目的对接融合。四是与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合作,对重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和基地经合组织、农民进行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生产、认证、管理专业培训。五是进一步加强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特别是组织落实与韩国罗本集团达成的在农业领域全面合作的协议,组织实施河北省神农庄园、河北省天农贸易公司与韩国“打乐洞”农贸市场对接的协议,逐个安排落实与韩国罗本集团已商定的生物能源开发、设施有机果菜保鲜加工、火鸡鸵鸟特种养殖、加工、薯业、枣、梨有机栽培保鲜加工等优先合作项目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施有机食品工程战略促进我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