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这期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世界宗教》,是我年开年深度阅读的第1本%冷门的硬核知识书。宗教概念在国内比较“别致”,深聊宗教不如深聊哲学。正如本书的宣传语中提及的“本书是为那些在宗教研究领域仅有一点或毫无基础的学生们准备的”——例如我。
我之前是不太懂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些年看过的一些资料算是把整个条线进行了简单梳理,但真正以成体系的方式呈现,还是在这本《世界宗教》。
由于这本书涉及内容极广,全书分为“基本宗教”“起源于印度的宗教”“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宗教”“起源于中东的宗教”四部分,广泛地覆盖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其中又有很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宗教(如耆那教、巴哈伊教、琐罗亚斯德教等),我个人是读的津津有味。
但我的这种阅读是建立在一种的概念上。我之前一直想折腾出一部“艺今经”,东方的艺术其实还比较好说,西方的艺术(不算现代艺术)几乎都是建立在宗教和神话体系上,搞明白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体系不算难,但搞明白《圣经》在说啥,可能就要花一番心思。
于是,为了搞明白世界上的一些文艺作品在说啥,我需要搞明白对应的宗教的起源、教义和变革过程;衍生一点讲,搞明白宗教“是个啥”,有助于我作为观察者去理解不同文化下的人所作出的举动——例如为何穆斯林们会因为不同的教派打打杀杀?
也就是说,至于偏专业的细节,我没必要知道——我只需要了解最基本的宗教知识,了解各个宗教的教义、伦理价值观、礼仪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中产生的问题即可。
自然,《世界宗教》这本书我是视为参考书来阅读的。
关于这本书的深度思考会呈现在后续的“艺今经”里,于是,这里就先简单聊聊浅层面的东西。即“宗教”、“信仰”与“精神”。
在美洲和非洲的最古老和原始的宗教里,都有对生灵的崇拜,也就是“万物有灵”一说。这时候的宗教,往往是基于物体,而且会用各种唱歌跳舞来进行祈祷仪式。之后,宗教开始从有形转为无形,例如基督教中的上帝,是不可摹状的——现在更普遍的形象是十字架上的耶稣,伊斯兰教中的“真主”也是如此。
这或许与人对自然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有关,但我个人也相信,这是因为无形之物要比有形之物更容易制造神秘感。宗教的本质就是精神信仰,因为你相信它存在,所以它存在——反正精神(意识)领域的东西,说不清摸不着,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正因为意识很容易受到实物世界的影响,于是,宗教理念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变故,比如基督教就是衍生于犹太教,而基督教会再分化为天主教和新教,再向下分还会有各个小教派。同时,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等各种事儿,还需要尼西亚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以弗所公会议、梵蒂冈公会议等形式来统一思想。
基督教只是一个例子,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归到其他宗教上,都会发现一个关于“概念聚集”的结点,这也就是统一思想。统一思想的某个极端就是精神控制,这也就是我逐渐明白为何有些宗教会出一些极端事件。如果思想不能独立,那就是行尸走肉。
同时,宗教看似很不世俗,但又很世俗。因为信仰的存在,教民们会将钱、物、身体等一切“献祭”。如果宗教的高层们并不是个虔诚的信徒,宗教对他们而言,也无非是谋私利的“通道”。
再者,横向看书中的这些宗教,会发现东方的宗教并没有西方的宗教那么强烈的“传播需求”,我们常会听到“西方传教士”,而鲜有“东方传教士”。如果细挖,这必然与文化成长的大环境有关。
这里,我发现本书对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宗教”的理解,好像与我们自个儿体会的不太一样。例如,它将儒家(思想)视为一种宗教,但我们理解的儒家中,“神”的概念并不明显。而且,本书对我们的宗教阐述着墨并不多,令人颇感遗憾。
总之,这本书极为小众,可能十多年才会再版一回——上一版好像还是年的吧,且收藏且珍惜。如果你对宗教没啥兴趣,它挺适合放在书架上提升逼格。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之外的宗教大概是个什么样子,这本书是个不错的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