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儿呢?
误区1-2哑巴英语是怎么造成的
(接续.09.29误区1-1)昨天和大家分享了误区1:找标准发音并练习,以纠正发音。今天和大家重温一下昨天的话题。因为中国话的口音变化很大,比英语明显,英音与美音之间的区别,还赶不上普通话与天津话(离北京才公里)的区别。所以中国同学对口音比较敏感。有意思的是,中国有个标准音叫做“普通话”,而英语国家没有。在美国并不以任何城市的口音做标准,英国也如此,伦敦话并非标准,而且其他英国人有时觉得很怪。(大家知道伦敦人常省略“h”和“t”音吗?比如“head”被说成“ed”,“better”说成“be-r”)所以在这些英语国家,并没有严格的绝对标准。而中国人有汉语标准——普通话。但同样道理,如果小时候(12岁以前。关于12岁以前这个概念频繁出现,以后会跟大家分享为什么有这个年龄的概念)没有说准,成年后就会有口音,尤其南方同学最吃亏,因为缺音。大家应该有如下的经历:有人会把飞机说成“灰机”,猪肉说成“居漏”,热说成“乐”。那应该如何纠正发音呢?如果按理所当然的推论,大家天天听标准音就行,那大家天天看新闻联播就能纠正发音吗?结果不行。到北京住几年口音就改好了吗?结果还不行(还是小孩子行。12岁以前)那找个说标准普通话的人一起生活还帮助纠正行吗?大家就笑了。很多人帮父母纠正了多少年的口音了,也没见有效呀。那怎么办?原理是一样的:多听各地人的口音,并进行比对训练,耳朵敏感度越来越高,口音就越来越小。这是成年人科学的纠正发音的方法。(有些电影学院在纠正成年外地演员时会采用类似方法。)跟大家当初想的正好相反吧,但现在大家都明白了。
遗憾的是,很多英语老师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总建议大家听一个标准音或追着一个某国人交流。现在这一误区应该纠正了,没用!
我不会说,掰我嘴我也不会说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哑巴英语吧。
英语零基础的人不叫哑巴英语。哑巴英语是特指学习了几年以上的英语,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听说能力很差或根本不会的情况。特别是已经过了四六级的同学。大家已经学英语十年以上,每周6小时左右,总共达小时的英语学习,还是不会起码的交流(前边所说的“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并不高。比如随便拿起一本英文小说,大家会发现不靠其他工具,连一页都看不下去)。那“哑巴英语”是如何造成的呢?大家想当然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
比如一般都会说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我会考试,所以听不懂,也不会说。这显然没找准因果关系。有人就会说了:是单词量小或单词不会应用,所以要多背单词;还有语法不好,组织句子不熟练,而且CHINGLISH就是语法问题嘛。所以要多研究学习英文语法知识;当然最主要罪魁还是没机会用英文交流,如果有英文环境和交流机会就好了,于是努力寻找,很多人在大街上拦住外国人聊天。又回到了找外国人纠音的悖论离了吧?!哈哈。
这些基本都是对学外语的误解。什么道理?
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我说一句外语大家仔细听。准备好了呵:“SIXFIVESENVENTHREESIXEIGHTNINEFOUR”。大家听到了什么?答:可能是个电话号。是几啊?“六五七。。。什么九什么四。”这是一般同学的答案,依靠的是大脑对首尾听觉的暂留功能。为什么没听懂?是单词量的问题?不是。是语法问题?不是。是发音问题?不是。那是什么?有同学说:您说得太快了。可我用的是正常速度呀?外国人不就这速度告诉别人电话号码吗?哪用一个一个慢慢蹦呀?正常速度为什么你听不懂?有人又说:是不熟练。十年前就会了,还说不熟。再说就算你非说不熟,那到底是哪个字听不明白呀?又有人说了:都好象明白,可怎么感觉反应不过来呢?对了,我反应慢。快别这么说,你是个正常人,反应挺正常的。不过我倒要问了:你在那里反应什么呢?这时总算有人醒悟:我刚才在那里反应中文呢。我刚听英文时,坐在那里在脑子里把它们飞快地转换成中文,才转一半您就说完了。对喽!原因找到了。大家原来都在那里默默地翻译呢。但我敢保证,很多人都没听明白,或者没完整听明白。什么原因呢?
让我想想。。。。。。
正常说话速度是每分钟到个字左右,英文中文差不多,一般一句话两秒种就结束了,说话是一句连着一句的。两秒长的一句话,就算所有单词都会,发音语法都没问题,但需要把所有英文字都翻译成中文才明白(还别提分析语法),那需要多长时间?至少四、五秒。这时大家第二句话没听见,第三句都说到一半了。听不到,谈何听得懂?障碍已经产生了。短句子(四个单词以下)还好凑合,比如Thankyou.Bye-bye!Howareyou?Whereareyoufrom?像这些什么的,再快也没问题。一超过四个单词就跟不上了。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听到外语需要必须在大脑中翻译的话,正常速度的语言一般人只能翻译到第三个字就跟不上了,个别人能翻出四个,几乎没有人能超过四个。可大量的句子都是超过四个单词的呀。所以我们很多同学总在那里重复简单英语而提不高。那我练得特熟,翻得特快,行吗?
答案是:永远也不行。
可大家为什么非在脑子里翻译不可呢?因为大家听到英文时实际上脑子里空空没概念,但都学过,每个英文字的中文解释,想一下中文解释就明白了。所以都在那里努力“转换”而做不到。那能不能不想中文,听到英文直接就理解?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答案很简单:要能用英文思维就行,说白了就是会用英文想事儿了。这个概念十年前还新鲜,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这是结论,没有英文思维,永远也听不懂正常速度的英文,永远也听不了长句子。关于英语思维是英语正常交流的前提这一结论,因为已经比较清楚和为人们接受,证据也比较多,所以不用在这里赘述了。
今天,我们知道了哑巴英语是怎么来的了。是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思维。
换个大脑吧!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英语都没有英语思维呢?大家看,如果学每个单词时都是通过背它的中文解释学会,就有问题了吧。另外还有个原因:大家可能都曾试图说几句英语。我们想一下说英文的过程是怎样的?大家都是在说之前先想一句中文:我要说这一句了。(停!大家说中文都不可以这样做。我们在说中文时,一句话都说一半了,脑子里都不能预先清楚知道后半句的所有字,继续说才知道。所以到这儿已经不对了。)然后把这一句的所有英文单词找到对应的英文。现在能说了吗?照说还不行,还得组织一下句子,想一下语法吧!用什么时态?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进行时?将来时?单数复数?要加S吗?男他女她?等想完这些,20秒已过,对方早走了。于是我们发现,甚至外语学院毕业的同学,在说外语时都采用同一战术:“不想语法了。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单词,赶紧往外蹦。”于是,Chinglish来了,中式英语。难道是他们不熟悉语法知识吗?非也。因为根本来不急。大量的实验告诉我们,语法知识的多少和交流的流利程度,甚至正确度,是没有丝毫关系的。语法书倒背如,还是不能交流,还是出语法错。原因很简单,从说话的思维机制上讲,人在说话时,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一旦想规则,人就不能说话了。想一下我们中文都说得这么流利,能去想语法规则吗?主语用这个,谓语用那个,状语放在这里。。。根本不可以!那英语也一样嘛。所以语法知识不但不帮助形成英语思维,反而在捣乱。所以大家已经发现,“翻译”和“语法”不但不帮助提高交流能力,反而阻碍英文思维。但大家看到翻译、语法几个字非常熟悉,原因是我们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学英语的。大家十几年来,不管是上课还是自学,用的方法叫做“语法-翻译法”,英文叫TRANSLATION-GRAMMARMETHOD。
这种方法是英国人几百年前用来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时建立的系统的外语学习方法,通过研究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单词,对应到自己的语言中去翻译去学习这种语言。比如大家当时学这句时:
THISISACAT。
译文:这是一只猫。
成分:主语谓语数量宾语
词性:代词系动词不定冠词名词
时态: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
句式:陈述句
词形:第三人称单数
结构:系表结构
。。。。。。
(狂晕!想想我小时候我妈可不是这样教我说中国话的呀。外国孩子学说话真可怜。但我们知道,外国孩子说英文也不这样学,是中国孩子学英文才这样,是我们可怜。)
后来知道,全世界都曾普遍使用这种方法学外语,结果都类似:可掌握一定外语知识,都不会交流。时间一久大家就把以前学得知识都扔了(知道其他国家的阶级兄弟也身受其害,感觉好了点。哈哈)。所以“语法-翻译法”是明显很有问题的,很多国家早已放弃。但还有一些国家,主要是中国和英国,仍存在一些“语法-翻译法”的捍卫者。阿郎以后会根据其他科学依据分析它深层问题,现在就要拍我板儿砖的先手下留情。至于有人认为是因为自己学的英语过时了这种观点,不用辩论了。课本上的英文没过时,而且无论哪国语,几十年的变化都不至于影响到听不懂的地步,个别词而已。
我们对语言环境,多记多背,模仿纯正的发音,学习外语语法,要有一定词汇量,要大量背单词。以前学的是书面语或过时的英语,必须长时间反复练习,等等误解都和大家分享过了,明天我们分享语言环境的问题。Seeyou!(这句话是在一个老外的公司服务,和同样爱吸烟的一个老外在吸烟区偶遇,聊了几句。其实是人家应付了我几句更恰当吧。哈哈)。过完烟瘾离开吸烟区时,老外和我打招呼,Seeyou!我机械地回了一句Seeyoulater。我也忘了哪见过这句,人家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我还是记忆颇深的)。曾经在书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理解是“回头见”。而在生活里,到底是later见还是forever不见,谁知道呢?Whoknows!
这篇图文文件参考了网络的图片和试验资料,如涉侵权,请联系删减。
国庆日,今天应该被歌唱祖国刷屏吧。但每个国民,谁不为之骄傲呢?!回看年的国庆阅兵,仍让我血脉喷张。相信老兵们会看一次,热泪盈眶一次吧!奉上国庆阅兵视频剪辑,为祖国喝彩!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