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认识你自己读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新诊疗共识 http://m.39.net/news/a_9386206.html

雅典德尔菲神庙前有一句这样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以此为座右铭,后世的哲学家们也经常引用此句来规劝世人。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国人近年来也越发自信,特别是对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倍感自豪。拥有文化自信是一件好事,因为作为炎*子孙的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有人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绝的文明”,我不笑其狂妄,因为就连一代硕学鸿儒冯友兰也在《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言称:“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唯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但就文明的延续而言,西方文明与以中华文明代表的东方文明并列于世,其精神与内核正是传承于数千年前的古希腊罗马,亦能称得上是未曾中断。

书名:《古希腊文明的光芒》套装上下册

作者:赵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

鉴古知今,以史明智。如果你是一位人文社科重度爱好者、西方古典文化发烧友、希腊神话的忠实粉丝,想要透彻认识西方文明的渊源,那么赵林教授的这本《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你绝对不容错过。

纵观全文,就不难发现,赵林教授新书《古希腊文明的光芒》其实只回答了一个问题:古希腊文明为何对今天的我们如此重要?本书并没有笼统地将古希腊历史的方方面面地叙述一遍,而是将这个问题拆开、分解、重构,而答案也就蕴藏其中。

01

时势:

从0到1的突破

西方何以言必称希腊?古希腊先贤们提出的学说并不完美,但却为后世提供了无限可能。这些思想或启迪就像播下一颗孕育生机的种子,经时间催化下终会茁壮成长为参天巨树。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这并不代表两个文明的过去与现在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古典时期的希腊,大师辈出、群星璀璨,哲学思辨超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诸子百家相互争鸣,思想文化空前解放。

两个不同的文明在近乎相同的时间线完成了文明从0到1的突破,但这并非一夕之功。

从南方的克里特神话,到北方的迈锡尼神话,再到最终呈现于世人面前的那个美丽而明晰的古希腊神话,它们之中既包含东方——古埃及、古巴比伦、赫梯等神话的神秘主义色彩,也包含爱琴海地区的古朴特点,同时又融合了北方入侵者粗犷勇武的风格。而迈锡尼粗犷的风格更是后来奥林匹斯宗教的基调。从克里特到迈锡尼,赵林教授在《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中不惜笔墨,详细地追溯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原因在于这既是希腊半岛南北方族群间的矛盾冲突史,又是历时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正是这漫长的序曲,才使希腊文明能够完成从0到1的划时代突破。

02

明道:

花开彼岸,自绽芳华

赵林教授在新书《古希腊文明的光芒》指出,希腊的城邦时代同中国的商周时期具有相似*治形态。

夏商周时期的天子只是天下共主而非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专制的君主,四周邻邦虽然向天子称臣纳贡,东周时期更是诸国林立、群雄争霸。这一状况与同时代的希腊城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二者后来的走向却不尽相同。中国自秦汉以后,走的基本是大一统的路线,而希腊城邦制度在后世却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虽然也曾有过大一统的情况,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但大多时候还是处于分裂状态。希腊何以会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中国的道路?我们或可在古希腊神话以及城邦制度的渊源中一窥究竟。

01神话与现实交织:神人同形与神人同性

古希腊神话是在对神和英雄的崇拜过程中产生的,但却充满人性色彩和对人间生活的向往,他们不仅“神人同形”——有着人的相貌;而且“神人同性”——有着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这些神经常在人间惹是生非、拈花惹草,不受道德的束缚,反而显得真实、可爱。正因为如此,希腊诸神才有别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明,希腊神话的人文主义色彩才显得如此浓厚。

或许在古希腊人看来,现实与神话交织,人生即是游戏。恰如《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中所描绘的那样:

“希腊人心目中的天国,就是在阳光普照之下永远不散的宴席。宗教无非是—顿快乐的酒席,让天上的神饮酒吃肉,吃得称心满意。在最隆重的节日会上演歌剧.....他们只想与神同乐,给神看最美的裸体、为了神而装点城邦、用艺术和诗歌创造辉煌的作品,使人暂时能脱胎换骨、与神灵并肩。”

而古代中国对于鬼神之说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论语·述而》中记载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见古代中国主流文化中对鬼神之事是敬而远之的。同时在希腊神话的故事中更多地凸显出“命运”这一主题。人类的命运归众神决定,人类命运常常会作为神的意志并且借助神的活动表现出来,正如《古希腊文明的光芒》所言:

在古希腊文化中,每个人一生中能分得的“份额”早已注定,也就是“命运注定”。或者说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他的一生已经被命运女神规划好了,他一生的经历、遭遇都是注定的。

而神灵呢?看似伟大却也难逃命运本身的支配,命运就像一把高悬在普通人和英雄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使是普罗米修斯这样能够预知未来的神明,宙斯、克洛诺斯这样神力强大的神明也无可奈何。

但在中国的神话里,既有人类敢于挑战神灵的故事,也有神灵抗争命运的传说: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夸父追日);在另一个故事里,一个人把太阳射下来了(后羿射日);一个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鸟复活,想要把海填平(精卫填海);一个人因为挑战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头,可他没死,而是挥舞着斧子继续斗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我们就是把这些人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们敢于和看起来无法战胜的命运作斗争。由神话寓意不同而表现出的文化内核的差异,或可解释中国与希腊走上不同道路的缘由。

02增殖式裂变:分离主义与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

城邦文明的第一阶段——古风时期,由于生产力、*治变革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古希腊人开始积极进行殖民运动。赵林教授在《古希腊文明的光芒》对这个过程有精彩的论述:

这个过程就像细胞分裂一样,以希腊本土这个“细胞核”为中心,先是周边衍生出很多子城邦,当这些子城邦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变成殖民母邦继续向外分化,在附近或较远的地区建起新的子邦。

这些子城邦虽然承袭了母邦的*治制度、文化传统等,但它们与母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独立的,每个城邦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发展基础。

发展到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希腊城邦制度开始进入极盛时期,进入城邦文明的第二阶段——古典时期。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希腊文明一改之前殖民城邦四面开花的散漫状态——希腊本土城邦迅速崛起,大放异彩,成为城邦文明的*治主导和文化楷模。

但早期的希腊人几乎不具备“帝国主义”这个概念,他们已经习惯了“小国寡民”的生活状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理想的国家就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这恰好与“城邦”相契合。希腊的城邦文化也被后人称为“分离主义”。这种分离主义与小国寡民的*治理想是各希腊城邦的共同默契,它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现实基础,这种分离主义原则一旦动摇,希腊城邦社会将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

这与中国固有的统一观念有极大的不同,《诗经·小雅》有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充分表明即使是在分裂冲突、战乱不止的春秋时代,统一也是人心所向。这种生活信念和*治态度的不同,也促使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最终走上不同道路。

03

终局:

希腊文明的衰落与重生

由盛及衰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辉煌的古希腊城邦文明也没能逃过这一“命运”。城邦情结已经深深植入每一个希腊公民的心中,正是这种热衷于独立自由的分离主义*治态度,使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团结起来,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波斯帝国。然而在希波战争胜利之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联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伯罗奔尼撒同盟爆发大战,战争的结果是雅典的民主*治的终结。而亚历山大东征则为希腊文明带来一场华丽的落幕,正如书中所言:

整个希腊文化是由两个理想青年开创和结束的——开始于“诗歌之理想青年”阿喀琉斯,结束于“现实之理想青年”亚历山大。

历史接力棒最后传入罗马人手中,他们依靠武力征服以及基督教的信仰皈依,实现了地中海范围内东西方文化的统一。最终,仰望星空、浪漫超逸的希腊文明与俯抱大地、功利务实的罗马文明宛若落日霞光紧紧相拥,在西方文明史上交相辉映。

希腊文明的初期勃发兴盛、鼎盛期的繁荣奢靡、衰亡期的华丽落幕,这一幕幕都宛如一场精彩的舞台剧,上下年的文明全景在《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中徐徐展开,再回过神来,古希腊文明之光已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千年。

走出浅薄的自大与敷衍的了解,真正将视野投放至全球,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这场认识其他文明的旅途亦是对自身的重新审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其在封闭的信息茧房中无止境地强化片面认知,不如随心所欲地踏上一场通往大洋彼岸的心灵旅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