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会持续减弱吗?
我在上海工作生活,今年年后被封了好几次了。
这周又是半周在家,呆的我头昏脑涨。
关于*策应该选择中国的动态清零,还是国外的群体免疫,已经有很多博主讨论好几轮了。
我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病毒的毒性是持续减弱的吗?
解释了这个问题,就能解释为什么我国选择彻底封杀。
首先呢,病毒变异是无序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应该称为“演化论”。
因为生物都是胡乱变异,然后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而新冠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是变异非常快的。
这一点,可以从它的命名来看到。
最近流行的叫奥密克戎,已经是第15种大型变异版本了。
万一再突变个几次,希腊字母表都不够用啦。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病毒并不是百分百的变弱。
著名的德尔塔就比初代新冠,更毒。
印度作为德尔塔的发源地,曾经满地火葬场,大家都忘了吗?
所以,但凡谁说病毒一定是越来越弱的,那他一定是非蠢既坏。
其次,病毒的毒性减弱是趋势。
有些人说,等等,你刚说病毒不一定减弱,现在又说趋势是减弱。
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当然不是。
病毒比如说95%概率是减弱,5%概率是加强,那就完全符合我说的这两个结论。
既然生物变异是无序的,变毒的概率其实会更大。
但是病毒毒性为什么会往减弱方面走呢?
原因是这样的,病毒也是生物,减弱更适合病毒的繁殖传播。
病毒如果很快就杀死宿主,那么病毒就会无法传播,自己也死了。
当然第三种变有用几乎别想了,而变弱确实是病毒繁殖传播的不二法门。
超强毒性的SARS,很容易就在全球范围被消灭;
强传播低毒性的奥密克戎,国外纷纷选择共存。
比如俄罗斯乌克兰打仗,毒性类似流感的新冠就被人管了。
打仗比新冠可怕多了。
然后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让病毒变毒,就是跨物种传播。
假设新变种新冠会很快把人搞死,但是病毒却能在猫狗牛羊等动物上传播,也是有可能的。
而我们的这次新冠病毒,正是一种跨物种病毒。
所以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三,疫情是场经济仗。
新冠这种天灾,其实是没有万全之解,无非是让损失尽量小。
我们要判断的是:
封城停摆,核酸疫苗,经济支出高;
还是少量死亡,重病医疗,成本更高。
看上去老人死亡,节约养老金,反而是更好的方案。
但是,现在还是无法判断。
因为前文的结论是:新冠病毒大概率变弱,小概率变毒。
现在半个地球都是奥密克戎,万一新冠再变毒呢?
比如最近发现的德尔塔克戎,谁也不知道会变的怎么样。
如果传播性类似奥密克戎,毒性类似德尔塔,社会成本就会变成无穷大。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禁封*策是非常合理的。
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新冠就会在国外大杀四方,我们则死道友不死贫道,实现猥琐发育,别浪。
欧美国家很坏,他们也羡慕我们的防疫水平,只是他们的国情不允许禁封。
如果我国因为新冠,死了万条狗,欧美白左都会把我们骂死。
但是美国死了万个人呢?
反而骂的人少。
所谓的群体免疫、病毒共存,实际上就是懒*无能、躺平甩锅。
我国如果宣传能力强,占据了舆论高地,绝对能把欧美喷死。
只是禁封毕竟非常伤经济,我国的这封闭观察时间要留多长?
我想还是看防疫撑不撑得住。
撑得住就慢慢放开国门;
撑不住就会直接放开国门。
最后,国门慢慢放开是最优解。
奥密克戎的低死亡率,是基于医疗资源充足的情况下。
如果一下子放开新冠传播,那么短期医疗承载能力会爆掉,导致死亡率骤然升高。
别看欧美香港群体免疫喊的欢,要知道他们的医疗可是世界顶级。
我国人口多,医疗实力中等偏下,绝对不能随随便便放开。
上一篇《上海精准防控拉跨吗?》,我表扬了上海的精准防控,也批评了上海的准备不足。
结果大家可以看看评论,支持上海和反对上海的,一半在喷我。
我整个人都被整无语了。
中立的立场真的两面不讨好。
我再次重申一下我的观点:
防控当然要精准,减少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但是不能像筛子一样到处漏。
精准防控,当然讲究的精准;
如果到处爆发,那叫什么精准。
如今上海已经半封闭一周,深圳也开始解禁,我相信全国都会好起来。
更重要的是,疫苗必须全面打起来。
大家别被疫苗阴谋论给骗了,现在全国打了上亿剂疫苗,有问题风险早就发现了。
现在这时候,一定一定能打就去打。
香港的新冠数据显示,疫苗虽然不能避免感染,但是可以大幅降低重症率,死亡率更是夸张的减少30倍。
就算未来出现新的变种,接种过疫苗也能有所抵抗。
比如我国的疫苗是旧版本的,但是新的奥密克戎来了,也会大概率减弱为无症状。
我国现在全程接种率为87.9%,但是最危险的儿童和老人反而接种率超低。
3-11岁的儿童,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率目前为50%,非常危险。
我国未来的工作重心,一定是让更多人打上疫苗,然后上海深圳缓慢放开,逐渐实现与世界接轨。
别的我不敢说,但是防疫这事,我相信中必赢。
周秦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