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字母表从概念到形式rdq [复制链接]

1#

年6月17日,由耶鲁大学教授HenkvanAssen主讲的上海美术学院的在地留学课程“字母表——从概念到形式”继续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进行。通过第一天的授课与交流,同学们已经对此次课程的目的和一些方法论有所了解。在第二天的课程中,同学们进行了各自设计概念的初步讨论,并与教授远程交流,汇报了自己的进展情况。

Assen教授带来了主题为“西方字母史”的讲座。从最早的希腊字母,到罗马时期的拉丁字母,再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等时期,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西方字母。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设计师们从美感与实用等角度对字母进行了再创作;而在如今西方的平面设计作品之中,对于字母的的设计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ssen教授指出,只有对字母的发展历史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根据字母的功能与实际应用场景开展字母的平面设计。

Assen教授对课程的内容作了具体、详尽的阐述。整个课程从Assen教授的“概念字体”讲座开始。在讲座中,他给同学了展示了以26个字母为创作内容的大量各种创意案例,并对这些案例作了一一讲解。通过这个讲座,同学们的思维被渐渐打开,各种奇思妙想也一点点开始从大家的大脑中冒出来。

同学们在第一天的课程之后积极地从自然界物体与人造物中寻找创作的“原材料”,并形成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在讲座之后,同学们分别向Assen教授介绍了自己的思路,Assen教授也给予了他的设计建议。例如天空中千奇百怪、变换万千的云朵,自然界中的各种天然材料,人体不同器官的形状、人类大脑的构造等,都成为了同学们创作“字母表”的思路来源。许多人造物品,例如不同种类的鞋子,中国传统的瓷器,三星堆的青铜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窗户,也被不少同学所看中,准备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作设计。

此外,有的同学还另辟蹊径,从历史发展中得到了灵感。何洲涛同学对与人类记录信息的载体进行了简短的梳理。在电子记载的手段出现之前,人们曾经在岩石、泥板、莎草纸、羊皮纸等多种载体上进行记录,可以说人类记录信息的载体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此他也萌生了采用传统手工艺进行创作的想法。朱佳玲同学则反其道而行之,以“信息化时代”为主题,希望将字母设计与电子芯片的纹路相结合,打造一款具有强烈科技感视觉效果的字体。

经过一番交流、讨论与再思考,同学们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并现场画出了自己的创作草图。陆丹丹老师也在线下教学中强调,此次要完成的是成体系的一组字体设计,同学们在考虑单个字母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26个字母呈现出的整体效果。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内,同学们将继续沿着既定路线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本次在地留学课程的作品。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