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希腊文明之前的欧洲,从克里特到迈锡尼文 [复制链接]

1#

欧洲全名欧罗巴,人类在这里可能生活了数百万年,这里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化的发源地,更是整个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源头。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开放思想、发达技术一直是近几百年来欧罗巴引领世界潮流的关键词。特别是从海上马车夫到日不落帝国那段独领风骚的历史,欧洲人那时在世界上是何等的风光。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让他们玉石俱碎,然而他们却两次都能再站起来继续强大。哪怕是今天的多极世界,欧洲的经济与科学依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这一切,古希腊文明真的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么?最早在这片大陆上生存的是什么人?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谜题,且从最源头聊起。

在亚欧大陆的西段,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大陆,看起来它是那么的“支离破碎”,海岸线曲折。你可以把欧洲看成是整个亚欧大陆插入大西洋的“巨大半岛”。在这块“大半岛”上,又有着南部三个中型半岛:伊比利亚、亚平宁和巴尔干;北部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里是不列颠群岛;其他小的半岛和岛屿,如日德兰半岛、冰岛等不胜枚举。

上古时期,其实欧罗巴并非现在的样子。由于气候原因,那时候的中欧和北欧全被冰雪覆盖,只有最南部才适宜人类生存,因此早期的欧洲文明也都诞生在地中海沿岸。

欧洲史学界有一个并没有经过证实的推论,早在距今约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从非洲迁徙到这里。而有考古发现作为证据的最早欧洲人是距今约1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所谓尼安德特人是一拨刚刚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火和工具的智人。但在距今4万年前,尼安德特人消失了,怎么消失的谁也不知道,至今没有有力的考古发现。

第二波来到欧罗巴的是克罗马农人,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北部地区。克罗马农人是在尼安德特人灭绝之后出现的,他们个子更高、骨骼更大、脑容量也大,与现代人已经差距很小。因此克罗马农人被认为是欧洲大陆上第一拨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他们住山洞、集体狩猎、出现巫术和祭祀,甚至在山洞内发现了他们的壁画。现在去法国南部旅游还能看到这些这些原始人画作。

人口增长带来了由狩猎向种植的转变,这一进步涉及到一个即庞大又常识的人类进化问题,非今天的主题就不多赘述了。需要指出的只有一点,就是在欧洲史学界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欧洲人的祖先也同样适用于这一进化规律,然而他们又拿不出任何关于欧洲原始人培育农作物的证据。这一观点完全是出于近代之发达所带来的盲目自信。现今世界公认的欧洲农作物种植是由西亚的两河流域传过去的。说欧洲工业,那谁都服,因为确实是诞生地。但农业对于欧洲来说,确实是“舶来品”。

直到公元前年左右,欧洲的人类才开始进入定居的时代。大片农田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放弃山洞,在平原地带盖起长期的屋舍,几家、十几家慢慢就有了村落。

其实也不用把狩猎转种植这件事想的过于伟大,因为那时候狩猎动物不够吃、种植的作物也长不好,一句话“都够呛”。但是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上帝给过人类两件东西,让人类借此向上跳了两级,一个是蒸汽机带领人类走向工业革命及后来的发展;另一个便是——犁。就算是今天,给你一粒小麦种子,你去挖个坑埋上,它依然长不好。正是因为犁的出现才让人类的深耕细作得以实现,有了产量保障的种植才真正先进与狩猎。

把目光从欧洲西部移到东部的一片漂亮海域——爱琴海,这里诞生了欧洲最早的文明——爱琴海文明。注意,爱琴海文明又叫做——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并非后来的古希腊文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左右的一段欧洲最早文明,它是古希腊文明的雏形和奠基者。这个文明在现代考古学发现之前一直处于埋没状态,人们只因为《荷马史诗》里的零星描述而将其视为一个美丽的传说。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的团队发现,才将这段比古希腊更早的欧洲文明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半岛是大陆伸入海洋的一部分,庞大的巴尔干半岛犹如一个锥子向南插入地中海,半岛的南段我们通常单独叫它希腊半岛,而希腊半岛的最南端又有一块似岛非岛,与半岛藕断丝连的小小半岛,我们通常单独称它为伯罗奔尼撒半岛。就是这个越来越细的半岛与东边的小亚细亚半岛围出了一片海域就是——爱琴海,爱琴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岛屿星罗棋布,因此又被称为多岛海。其中最大的岛屿地处爱琴海南端,正好把这片海的“缺口”补上,这个大海岛的名字叫做——克里特岛。

从公元前三千多年,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就已经开始用石头砌筑城堡,一千年后岛上出现了几个独立的城邦。发展到后来岛上一共同时存在过百余个城邦,其中最大也是最强盛是要数岛屿中间北部的克诺索斯。这个城邦率先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力量,在降服本岛诸邦后开始向外扩张。爱琴海中的多数岛屿以及两大半岛沿岸的城邦,如阿提卡、特洛伊等均被其统治。

克里特岛地理位置及其优越,北纬35°让它物产丰富,地处亚欧非汇集处让其最早发展起了海洋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快让岛上各城邦富得流油,国王们开始大兴土木、修建王宫。话说古希腊神话里面有个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南海迷宫”,人们一直以为只是个传说而已,直到18世纪考古发现了最强城邦克诺索斯的王宫之后,才发现其辉煌程度与传说中一模一样。以海洋贸易为支撑的、处在青铜时代便遥遥领先的克里特文明繁荣了起来。

光靠有钱可还算不上称职的文明,作为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除了城市还有文字。由于克里特岛的位置原因,其与埃及的距离比到爱琴海北岸还近,因此吸取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但由于其辨认难度大,克里特人后来将其改为音节文字,也就是语言学界著名的——线形文字A(不是“A”这个字母啊,“线形文字A”是对这一语言的命名)。

五百年后,对克里特岛垂涎已久的邻居,希腊半岛上的阿卡亚人将这个岛屿占领,并使得岛上的繁荣急速衰退,克里特文明退出历史舞台。而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崛起了。

话说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从巴尔干半岛北部向南迁徙,他们在希腊半岛南部建立起了许多的城邦,其中的最主要代表便是——迈锡尼城邦(处在后来的雅典和斯巴达中间)。阿卡亚人向南渡海占领克里特岛,并将其文明成果尽数搬到了希腊半岛上。而且不仅学习和继承了克里特文明,还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因此我们将这群城邦势力的文明命名为——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内政,国王为首、将军辅之,民间以公社为单位,公社管理者叫做长老。这在东方人看来属于再正常不过的搭配了,相当于皇上、大臣和乡绅的结构。但作为后来者的古希腊文明,对这个结构并不感冒,要么是斯巴达式的前期国王、后期寡头;要么是雅典式的长老变元老制。

迈锡尼文明的第二个特点是范围广,它不再像之前的克里特,文明成果仅仅集中于一个岛上,而是扩散到了整个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海湾北部沿岸和爱琴海中岛屿地区。当时各城邦皆有规模宏大王宫和城堡建筑。

第三个特点是他们把从克里特学来的线形文字A加以改进,形成了——线形文字B。由于之前的“A”并未能被解读,因此线形文字B被公认为是欧洲的第一种文字。

公元前13世纪,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城邦王子诱拐了希腊半岛上的斯巴达城邦王后海伦。希腊半岛诸城邦联合起来对特洛伊发动了战争。特洛伊木马大家都知道非常有名,咱们三言两语带过去:特洛伊人龟缩城内、历经十年久攻不下、希腊城邦留下木马假装撤退、木马内士兵打开城门、伏兵入城击败特洛伊人。

至于历史上有没有这个木马,木马肚子里能装多少人,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总之至今是没有考古证明的。究竟是特洛伊战争成就了荷马史诗,还是荷马史诗成就了特洛伊战争谁也不知道。我们且不管它到底有多少传说成分在里面,总之这场战争是打了相当长时间的,希腊半岛城邦虽然最终击败了特洛伊城邦,但整个迈锡尼文明遭受了巨大的消耗,此一役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后来又刚好遇到连年干旱,作为以农业为主,而非海洋贸易的迈锡尼文明诸城邦彻底衰落。

公元前12世纪初,与当初南下的阿卡亚人同属希腊人种族的另一个部落——多利安人这时候正在南下,他们迅速击败并占领了各个城邦。迈锡尼文明自此退出历史舞台。多利安人当时还处在部落文明时期,由北至南消灭迈锡尼文明后,就这么“萧条”的统治者爱情海沿岸长达三百多年。你会发现这与后来的日耳曼人南下消灭西罗马帝国,欧洲进入漫长黑暗的中世纪非常相似,于是史学界把多利安人这三百多年的统治称为——希腊中世纪。当时艺术成为了多余,而文字著作只有一部《荷马史诗》而已。

多利安人统治下的爱琴海,城邦变得越来越散碎,就像老子提倡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往往一个城邦国家国土不足百里、人口也就几万。

但随着生产技术的慢慢提高,海洋贸易又重新发展了起来。到公元前八世纪,希腊中世纪结束,有几个新的城邦强大了起来,比如斯巴达和雅典,它们创造了比克里特、迈锡尼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文明,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希腊文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