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希腊的语言、文化就已传播到我国境内了!——当年楚国诗人屈原写的“楚辞”类的长诗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古希腊的语言、文化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一部分传入我国,渗透进中华文化里了;其中最主要的体现是当时中文里来自于古希腊的那些“外来语”(又名“外来词”)。什么是“外来语”呢?我举一些例子各位就明白了!近代以来的中文里的“外来词”就包括由英语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的语言音译而成的词语,最著名的有:“幽默(humor)”、“逻辑(logic)”、“沙发(sofa)”、“歇斯底里(hysteria)”、“咖啡(coffee)”、“坦克(tank)”、“引擎(engine)”、……。下面这篇文章中就讲了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写的“楚辞”类诗词歌赋中,哪些所谓的“中文词语”是当年我国从希腊语音译而成的“外来语”。
从屈赋外来词看先秦中国的域外文化因子
转自《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的第4期(即那一年7月份出版的那一期)
摘要:“崦嵫”出自屈赋中的《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崦嵫,日所入山也”。这句诗的大意是:我叫“日御”羲和停鞭让“日车”慢慢行走,就是看到了日落之山——崦嵫山,也别让太阳急于靠近。
……屈原所理解的崦嵫山,当是西海边上的一座神山,太阳由此落山并进入海中。……在中国西部,根本就找不出大山边上有大海的地方。……“崦嵫”之音正是来源于希腊神话人物Atlas。崦嵫山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阿特拉斯山。……“淹兹”二字正有“由此入水”之意,恰符合希腊神话太阳周行一天到西极大山阿特拉斯山入海的故事。……上面讨论的七个外来词,只是屈赋中外来词的一部分,由这几个词语,可证明至迟在屈原时代域外文化对屈原、楚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就有过明显的影响。……具体说来,由“三秀”“河海”“崦嵫”三词,可知希腊神话曾影响到屈原,由“昆仑”和“悬圃”二词,可知巴比伦神话和希腊神话共同影响过屈原。由“陆离”“摄提”二词,可知希腊和印度文化都曾传播到楚地。
太阳神阿波罗驾四马所拉之“日车”的瓶画
下面我只摘录原文的主要内容,其余的内容将以省略号的形式予以表示,若未特别说明,以下所有的省略号都是楼主我自己添加的,而不是原文中本来就有的省略号。……追踪屈赋中“外来词”的词源、词意,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域外文化对屈赋的影响,获得屈赋中的域外文化来源的新线索(楼主批注:“屈赋”是指屈原所写的辞赋,即楚辞类长诗)。下面我们在苏雪林、郭沫若等前贤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讨论“三秀”“河海”“昆仑”“悬圃”“陆离”“崦嵫”“摄提”等外来词,并指出这些外来词所蕴含或代表的域外文化因子。
一、三秀
“三秀”出现于《九歌·山鬼》,原文是“采三秀兮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王逸等楚辞注家认为三秀是芝草一类,一年开三次花,所以称“三秀”(楼主批注:这里的“注家”指注释者,指楚辞的解读者)。其实芝类属隐花植物,它开的是人们通常看不见的花,一次都看不见,还说一年开三次,典型的望文生义。苏雪林证“三秀”乃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标志物松果杖[4]。(楼主批注:原文中带方括号或圆圈的数字,表示的是注释的序号)酒神之松果杖乃由藤蔓两股交缠于木杆上而成,其顶端串一松果(图1),故我们称之为松果杖,其英文为Thyrsus。
图1、三秀
我们先来看看屈原时代“三秀”二字的上古音读:“三”字的上古音是sum(高本汉)、siu?m(王力)、s?m(李方桂)等,“秀”字上古音为siug(高本汉)、siu(王力)、slus(郑张尚芳)、sjus(白一平)等。将此二字上古音与英文“Thyrsus”对比,似乎“三”,可对应于“Thyr”音节,“秀”可对应于“sus”音节,则“三秀”与Thyrsus有相当的对音关系。而屈原时代听到的可能是希腊语,其对音关系或许更严谨也未可知。因此我们认为“三秀”是指酒神的手持物松果杖,它是一个音译外来词。再联系“三秀”后面一句“石磊磊兮葛蔓蔓”,可意译为:采三秀的山间,可见到磊磊的山石间有葛藤蔓延。这不正是采葛藤做松果杖的写照吗?
酒神的松果杖,不仅酒神常持(图2),其部属山魈水怪、木魅花妖
也持握,男女信徒也风从。《九歌·山鬼》有一段表达的是女信徒们在山间举行酒神祭典,她们采葛藤以制三秀即松果杖(图3),正是酒神祭典的活动之一。
图2、希腊雕塑:手持松果杖的酒神
图3、手持松果杖的女信徒
如果知道《九歌》所歌咏的正是传自巴比伦并影响到希腊、印度的十神,而《山鬼》篇的歌主正是酒神狄奥尼索斯
,则“三秀”是酒神及信徒们所持松果杖“Thyrsus”的音译词便很好理解了。二、河海“河海”出自《天问》,原文为“河海应龙,何尽何历?”我们先看“应龙”,应龙是有翅的龙,即飞龙。它是黄帝的骑乘(楼主批注:“黄帝的骑乘”就是“黄帝的座驾”)。在西亚、埃及、希腊、印度等地神话中,均认为在大地周围,环绕着“大瀛海”。这个“大瀛海”能够像河流一样,自南向西,又自西向北、至东,周流不息(图4)。[批注:“周流”就是“循环流动”的意思]
图4、绕大地环流的大瀛海示意图
故希腊人又称之为“RiverOcean”,如直译过来,就是“河海”,这应是《天问》中河海的词源。这个大瀛海也即河海,在巴比伦人那里谓之为“似蛇之水”(Snakelike),认为其环绕大地如蛇之衔尾在口中。北欧神话则谓环绕大地之水为米嘉大蛇(MidgardSerpent),希腊神话里则谓“大瀛海”乃土星神的飞龙(TheWingedDragon)所化[7]。因此屈原这里所问的河海应龙,实际上是一物,再加上河海二字也是直接意译自希腊的“RiverOcean”,由此我们认为屈原所知道的关于河海的神话,其源头当在希腊。故屈原此处的一问,也是他知道答案的设问。
这答案便是:河海周流,没有尽头,它所流动的方向,为自南向西再向北、向东的顺时针历程。中国上古文献关于大瀛海的记载,仅见邹衍一家之言,且语焉不详。如《史记·孟荀列传》中邹衍所说:“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但若我们考察一下,考古发现的山西襄汾陶寺文化中的龙纹彩陶盘上的彩绘龙纹(图5),盘绕一圈近环形,或许是大瀛海乃首尾相衔之大蛇的图像表示,更似在表达“大瀛海乃土星神的飞龙所化”之神话。或许这件彩绘龙纹盘可以作为中国上古这一方面神话传播迹象的线索。
图5、陶寺文化彩绘龙纹盘
.......
下略,有空再继续转帖,先自己学习消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