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591440.html萨法维沙阿世系
四、萨非
(一)萨非(年-年5月12日)是波斯萨非王朝的沙赫(年—年在位),为阿巴斯一世的长子MohammedBaqirMirza的儿子,在他统治时期萨法王朝开始衰落。阿巴斯一世有三位长大成人的儿子,长子成为皇储,后因流言蜚语让阿巴斯一世认定长子准备取而代之,年阿巴斯一世命人于拉什特的土耳其浴中将皇储杀死。阿巴斯一世当时感到后悔,但是仍然是多疑,终于在年及年分别杀死与刺盲他的次子及幼子。当年阿巴斯一世病逝前他立身为孙儿的萨非为继承人,萨非为人残暴内敛,有人说因为他的父亲被阿巴斯一世派人谋杀,所以他极之厌恶他的祖父。萨非于年1月28日即位,当时年仅十八岁。他无情地淘汰任何一个能威胁他权力的人,几乎处决所有的萨非王室的王子以及功绩显赫的朝臣和将*。他甚少留意*事,又无文化或学术兴趣,甚至有阅读和书写的困难。他长期酗酒及吸食鸦片,但是与他的祖父一样憎恶烟草,甚至以熔化的铅j在那些在公共场合被发现吸烟的人z中。
(二)奥斯曼帝国的穆拉德四世看见萨非的昏庸无能,于年及年入侵波斯西部,并于年重夺巴格达(巴格达之围)。年奥斯曼帝国及萨非帝国签署和约,双方从始再没有战争,巴格达自始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乌兹别克人及土克曼人皆曾骚扰波斯东面边境,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更于年夺取坎大哈。萨非于年5月12日逝世,由他的儿子阿巴斯二世继位。阿巴斯二世(年12月1日-年10月26日)是波斯萨非帝国的第七任沙赫(年—年在位),为萨非的儿子,在他统治时期萨非王朝曾一度中兴。阿巴斯二世于年5月15日即位,当时不足十岁,*权交由他的首相SaruTaqi,但是这位首相因打击贪污而四面树敌,最终于5年10月11日被刺杀身亡。下一任首相KhalifaSultan协助阿巴斯二世处理朝*,直至年他逝世为止。与其父亲萨非相反的是阿巴斯二世是一位有为的沙赫,他亲*后勤于朝*,在位时相对和平,与西方的奥斯曼帝国和平共处。8年阿巴斯二世更在东方从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手中夺回坎大哈,年10月26日英明的阿巴斯二世逝世,他的儿子苏莱曼一世继位,在这之后萨非王朝再无明君。
(三)苏莱曼一世(?-4年7月29日?)是波斯萨非王朝的第八任沙阿(年—4年在位),为阿拔斯二世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萨法维王朝衰落,权力移至宦官手上。阿拔斯二世于年逝世,苏莱曼一世于同年11月1日以萨非二世的名称即位,因当时年幼并在后宫长大,对外面的世界并不认识。又因苏莱曼一世酗酒,身体健康不佳。即位首年不单发生地震,更受哥萨克人侵袭里海沿岸。宫廷内的占星学家认为登基典礼的时间不好,再一次以苏莱曼一世为名称于年月20日加冕。苏莱曼一世对*事没有兴趣,宁愿留在后宫,*务落于首相及由后宫宦官组成的理事会手上。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宦官的势力日益增大,贪污成风,*备松弛。苏莱曼一世亦没有趁萨法维王朝的死敌奥斯曼帝国于年的维也纳之战被欧洲列强打败而元气大伤时乘虚而入,萨法维王朝亦不断遭受乌兹别克人及卡尔梅克人的入侵。苏莱曼一世于4年7月29日因痛风或大量饮酒而逝世,宦官们选择他的长子侯赛因继位为沙阿。
五、苏丹·侯赛因
生平
(一)侯赛因(年-年)全名为苏丹·侯赛因,波斯萨法维王朝的第九任沙阿(4年—年在位),为苏莱曼一世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萨法维王朝衰落,权力操控在宦官手上。苏莱曼一世于4年逝世时请宦官们在两位儿子间选择继位人,他对宦官们说长子侯赛因会为国家带来和平,而幼子阿巴斯则会为国家带来繁盛,最后宦官们选择侯赛因为继位人。侯赛因为人随和,对*事不热衷,他将*务交给他的姑婆(前沙阿萨非的女儿)。他从此酗酒,常居后宫,不理*事。即位初期国家比较宁静,其后东面的阿富汗叛变对波斯造成震撼。年普什图族吉尔扎伊人的领袖米尔维斯·霍塔克带头叛变脱离萨法维王朝,年普什图族阿卜达里人族亦脱离萨法维王朝,跟着攻打的吉尔扎伊人,却被米尔维斯·霍塔克的儿子马赫穆德·霍塔克打败。
(二)年为了征服波斯首都伊斯法罕,马赫穆德的*队越过锡斯坦的沙漠并攻陷克尔曼,同年月8日马赫穆德在戈纳巴德战役击败波斯*队并洗劫伊斯法罕。同年10月2日侯赛因退位并承认马赫穆德成为新的波斯沙阿,汉达基王朝正式入主波斯。马赫穆德对侯赛因原本很好,但后来因精神病而对侯赛因极度不信任。年2月当马赫穆德听闻侯赛因的其中一个儿子萨菲米尔扎逃走便下令屠杀所有在他手上的侯赛因儿子,除了两名年幼的被侯赛因救下外其他的全被杀死。马赫穆德不久于4月25日因精神错乱而死,继任人阿什拉夫·汉达基最初可怜侯赛因,侯赛因亦将女儿许配给新任沙阿,因此使阿什拉夫·汉达基更合法地统治波斯,其后阿什拉夫·汉达基与奥斯曼帝国作战。年奥斯曼帝国打着恢复侯赛因的统治进*伊斯法罕,阿什拉夫·汉达基遂杀掉侯赛因,并送他的首级至奥斯曼帝国*营以作回应。
马赫穆德·霍塔克
(一)年4月米尔维斯·霍塔克与他的族人在坎大哈举事反抗萨法维帝国的统治,米尔维斯·霍塔克在城外的一处农舍安排一次郊游,萨法维帝国坎大哈的地方统治者乔治十一世及其护卫在郊游途中被杀,据传有人喝了大量酒精饮料。米尔维斯·霍塔克接下来宣布区内的波斯*府及*官已经结束统治,伊斯法汗派遣一支由奇兹尔巴什及格鲁吉亚人组成的*队,阿富汗人以对方二分之一兵力的劣势击败萨法维帝国的*队。米尔维斯·霍塔克拒绝称帝,阿富汗人将称他为“坎大哈亲王”和“民族*队将*”。米尔维斯·霍塔克在年11月逝世,王位由弟弟阿卜杜勒·阿齐兹·霍塔克继承。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因与萨法维帝国议和而遭受很多吉尔扎伊人反对,他们遂怂恿马赫穆德杀害阿卜杜勒·阿齐兹取而代之,马赫穆德因而成为吉尔扎伊人的领袖。年马赫穆德打败敌对的阿卜达利人,控制整个阿富汗地区后随即将矛头指向萨法维王朝。年为了征服波斯首都伊斯法汗,马赫穆德的*队越过锡斯坦的沙漠并勒索克尔曼。
(二)同年月8日马赫穆德在古尔纳巴德战役击败波斯*队并洗劫伊斯法汗,同年10月2日萨法维王朝沙赫苏丹·侯赛因退位并承认马赫穆德成为新的波斯沙赫,霍塔克王朝正式入主波斯。马赫穆德即位后对前沙赫苏丹·侯赛因原本很好,但苏丹·侯赛因的儿子塔赫马斯普二世出走逃至加兹温建立*权,并于年11月自称沙赫。马赫穆德派出*队打败塔赫马斯普二世,塔赫马斯普二世出走,阿富汗*队占领此城市。但由于年1月城中居民又再造反,阿富汗*队退兵。马赫穆德惟恐兵败消息影响,他设计谋杀一众波斯官员及贵族,杀死三千卫兵。这时奥斯曼帝国及俄罗斯人乘机侵占领土,面对连串统治波斯的失败时马赫穆德变成抑郁及多疑。年2月当马赫穆德听闻苏丹·侯赛因的其中一个儿子萨菲米尔扎逃走,马赫穆德便下令屠杀所有在他手上的侯赛因儿子,除了两名年幼的被苏丹·侯赛因救下外其他的全被杀死。年4月22日阿富汗*官放出被幽禁的马赫穆德堂兄弟阿什拉夫·霍塔克,他们拥立阿什拉夫为沙赫,不久于4月25日马赫穆德因精神错乱而死。霍塔克从此衰落,在年被阿夫沙尔王朝的创建者纳迪尔沙灭亡。
六、塔赫玛斯普二世
(一)塔赫马斯普二世(年-年)是波斯萨非王朝的沙阿(年—年在位),是素丹·侯赛因儿子。年侯赛因因为阿富汗人马哈茂德·霍塔克攻入伊斯法罕而退位,并承认马哈茂德成为新的波斯沙阿,汉达基王朝正式入主伊朗。塔赫马斯普王子希望继位,他逃到大不里士建立*权,称塔赫马斯普二世。塔赫马斯普二世得到高加索地区逊尼派穆斯林和几个基兹尔巴什部落的支持(包括纳迪尔沙为首的阿夫沙尔部落),最终得到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承认。9年塔赫马斯普二世已经控制波斯的大部分国土,更反击到阿富汗境内。年他被纳迪尔沙废黜,被放逐到呼罗珊。纳迪尔扶立塔赫马斯普二世之子刚出世的阿拔斯三世作为傀儡沙阿,年塔赫马斯普二世和阿拔斯三世都被纳迪尔沙的长子所杀。阿巴斯三世(年-年),波斯萨非王朝的末任(第十一任)沙赫(年—年在位),为塔赫玛斯普二世的儿子。塔赫玛斯普二世于年得到突厥人阿夫沙尔部落纳迪尔沙率*支持,对抗入侵波斯的阿富汗人。
(二)纳迪尔沙成功地赶走阿富汗人,于9年于10月的达姆甘战役打败汉达基王朝阿什拉夫·汉达基,并反击到阿富汗境内。其后纳迪尔沙又击退奥斯曼帝国的*事行动,在国内树立起超过沙赫本人的权威。他随即在年废黜塔赫玛斯普二世,将其放逐到霍拉桑。纳迪尔扶立刚出世的阿巴斯三世为傀儡沙赫,年月阿巴斯三世被废,纳迪尔沙自立为沙赫,开创阿夫沙尔王朝(-),阿巴斯三世被送到与父亲塔赫玛斯普二世一同幽禁于霍拉桑的监狱。年-年纳迪尔沙在对印度的远征中蹂躏印度西北部诸省,并且于年攻占和洗劫德里。他还抢夺莫卧儿帝国沙贾汗的孔雀宝座,他留下自己的长子RezaQoliMirza在波斯主*。年有传言纳迪尔沙于印度战死,波斯北部突厥人卡扎尔部落的首领、阿迦·穆罕默德·汗的父亲穆罕默德·哈桑汗提醒RezaQoliMirza说波斯人听到纳迪尔沙在印度战死的消息后会释放并拥立塔赫玛斯普二世或阿巴斯三世为沙赫,RezaQoliMirza遂下令穆罕默德·哈桑汗处死二人及阿巴斯三世的兄长伊斯玛仪。
乌兹别克人
(一)乌兹别克人是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大部分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其余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克曼斯坦、阿富汗斯坦等国家。以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为主体,混有蒙古人种成分。使用乌兹别克语,分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用拉丁字母,从年起又改用西里尔字母,现又改用拉丁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保留有祖先崇拜。主要住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分布在中亚其他地区。乌兹别克一名一般认为源于金帐汗国穆斯林领袖的名字月即别汗,乌兹别克人是较早定居此地的伊朗语民族与11~15世纪迁居此地的突厥各游牧部落混合而成,前者在种族上接近塔吉克人,后者包括钦察人、葛逻禄人、撒马尔罕的突厥人(较蒙古化的部族)。16世纪初昔班尼·汗领导的钦察突厥游牧部落入侵,增加第三个混合成分。大多数乌兹别克人为哈乃菲教法学派的逊尼派穆斯林,这一派的特点是在没有先例可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个人意见断案。乌兹别克人(尤其是城市居民)被认为是中亚最虔诚的穆斯林,文化纽带巩固,有着割礼、女子早婚、聘礼、宗教婚礼和宗教葬礼等习俗。乌兹别克人是前苏联的突厥人中俄罗斯化程度最低的民族,98%左右的人一直主张乌兹别克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传统特色乌兹别克族的记载最早出自《元史》(年),当时名月祖伯,在阿布海尔汗时代建立乌兹别克汗国。
(二)后来术赤系的克烈汗和贾尼别克与阿布海尔汗闹翻而逃亡蒙兀儿斯坦,另建哈萨克汗国,而今乌兹别克斯坦属于帖木儿王朝时代。乌兹别克汗国解体后一部分人随穆罕默德·昔班尼南下,前往河中农业区定居下来,征服当地的撒尔塔人并与他们融合,最终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乌兹别克人。16世纪至17世纪他们(被称为布哈拉人、浩罕人或安集延人)来到南疆塔lm盆地,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乌兹别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领袖”(也可解作乌古斯人的主人),到清宣宗时代满人承认已与卡内回民无异。乌兹别克族源是突厥人和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有七十二部落,在锡尔河以北的哈萨克南部城市中他们占人口的多数,在塔吉克占人口中的1/4,在吉尔吉斯有1.8%人口。是中亚最大的民族,也是全世界第一大突厥语民族。白帐汗国未分裂时钦察草原有92个部落,后来有70个部落到了哈萨克汗国,有些部落如克烈、乃蛮、弘吉剌在两国都有。希瓦汗国的乌兹别克人分四部:卡伊亚特-弘吉拉、畏兀儿-康里、昆格勒-钦察、努库兹-曼吉特。河中在公元时代已有说突厥语的人(匈人),乌兹别克人其实是由塔吉克人与公元前后进入中亚的突厥语民族构成,喀拉汗王朝与葛逻禄人特别重要。9—12世纪乌兹别克族主体实际上已经形成,随昔班尼南下的钦察草原乌兹别克人只不过是最后构成阶段。
(三)年以河中地区为中心的波斯萨曼王朝成立,萨曼王朝时期大量属于西伊朗语族的波斯人迁移到河中地区,同本地的东伊朗人混合,由此构成乌兹别克人的基础。与此同时萨曼王朝通过战争、贸易等方式将大批说突厥语的民族强制裹胁到中亚农耕区,由此进一步丰富乌兹别克人的组成部分。突厥语民族虽然以被征服者的身份进入中亚,但是他们在古拉姆禁卫*中任职,故而逐步掌控*权,继而日渐掌控波斯王朝的实权,并且导致中亚西亚地区出现加兹尼王朝、塞尔柱王朝等突厥人的王朝。而诸多突厥族王朝的建立却又导致更多的突厥语族人迁入,由此加大突厥化趋势。总的来说乌兹别克人是由波斯人、东伊朗族群(粟特人、花拉子模人、大夏人等)与突厥语民族混合而成的,跟随昔班尼南下的乌兹别克牧民是一个混合群体,这个群体之中既有伊朗游牧民也有突厥游牧民,他们在乌兹别克人的组成部分之中是最晚到来的部分,同时也不是最主要的部分。16世纪中叶的乌兹别克人还没有完全定居(曾在撒马尔罕圈地为牧场),与哈萨克人一样吃肉喝奶(不种田地也不吃面包),16世纪末定居化加快,17世纪河中只有他们与塔吉克人。年中亚人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改称“洪福汗国”,攻占库车、库尔勒,占领天山以南的南疆。
(四)随着阿古柏的扩张,大批乌兹别克人进入新j,成为新j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些乌兹别克人是在明代前住费尔干纳盆地与河中的回鹘后人,有些是受阿古柏裹挟至浩罕汗国。不同地方的乌兹别克人来源不同,一些乌兹别克人是二十世纪被同化的塔吉克人,阿富汗斯坦的乌兹别克人来自葛逻禄人和钦察人。过去乌兹别克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棉花、小麦、黍、豆类、水果等,棉花产量高,质地优良,但耕作技术落后。草原和山麓地带的居民从事半游牧业,饲养绵羊、马、牛等。织毯、丝绸、印花等手工业发达,十月革命后燃料工业(天然气)、有色金属和农业机器制造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植棉业已发展为农业的一个专门化部门。直到20世纪初在乌兹别克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封建关系仍占统治地位,保留着许多父权制残余。妇女地位低下,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男方需送丰厚的彩礼,盛行夫兄弟婚等习俗。住屋多用生砖、石块砌成,分内室(女房)和外室(男房),习惯用毯子直接铺地供坐卧。典型的乌兹别克民族服饰是绣花小圆帽,图案别致。男子穿斜领右开襟和长及膝盖的长袍,系绣花腰带。妇女穿魁纳克,即一种宽大多褶的连衣裙,多用丝绸缝制,花纹独特。饮食以面食和乳制品为主,民间创作有各种传说、故事及叙事诗等。乐器有冬不拉、都塔尔、热瓦普、手鼓等,舞蹈以优美轻快、舒展爽朗、富于变化著称。
纳迪尔沙
(一)纳迪尔沙(8年8月-年6月19日)是波斯阿夫沙尔王朝沙阿(年-年在位),8年8月出生于呼罗珊的阿夫沙尔部族(一个生活在波斯的波斯-土耳其混合游牧民族)内。1岁时纳迪尔的父亲去世,纳迪尔不得不靠捡柴来养活他和他的母亲。年纳迪尔17岁时一伙乌兹别克人入侵当地,纳迪尔被掳走。年纳迪尔设法逃了出来,由于生活的贫穷,他和他的朋友偷了一群羊并卖得一笔钱,之后他们逃到山里.。年由于厌倦东躲西藏的生活,纳迪尔投奔一个名为巴巴·阿里贝伊的贵族。他被雇佣为信使,与另一个人一起负责将一些重要的信件送往伊斯法罕的皇家法院。在一次送信的任务中纳迪尔杀死他同行的同伴(可能的原因是他的同伴拖累他的速度,更有可能的原因是纳迪尔想成为唯一向皇家法院送信的人),在皇家法院中纳迪尔给出他杀死同伴的原因并得到原谅,之后巴巴·阿里贝伊将他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年纳迪尔投靠当地的省督巴布鲁汗,由于当时鞑靼人的入侵,所以能够保护入侵的武装都是欢迎的。纳迪尔在巴布鲁汗手下表现的很好,渐渐的得到重用。年纳迪尔成为一支人部队的领导,当时他岁,但已经表现出惊人的*事才能。在一次与1万人的鞑靼骑兵的战斗中纳迪尔通过选择有利地形大败鞑靼骑兵,杀死多人并得到大批的战利品,这是纳迪尔取得的第一次*事胜利。
(二)纳迪尔要求巴布鲁汗升任他为将*,但是巴布鲁汗推说任命需要得到沙阿的批准而一直拖延。不久巴布鲁汗任命一个与自己有关系且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当将*,纳迪尔非常失望,指责巴布鲁汗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在当时指责自己的保护人是不被接受的,纳迪尔迅速的失宠,并被巴布鲁处以鞭笞脚心的刑罚(一个人能忍受的最痛苦的刑罚之一)。之后纳迪尔找他的一个叔叔(凯拉特城附近红头部落的酋长)寻求帮助,然而他的叔叔怀疑他的野心而故意疏远他,纳迪尔不得不重操旧业,拉拢个人上山当土匪。年阿富汗霍塔克王朝的沙阿通武力方式控制波斯,并强迫波斯沙阿侯塞因退位。然而阿富汗人并没能控制整个波斯帝国,波斯沙阿侯塞因的第4个儿子塔赫马斯普成为法定的波斯帝国继承人,并就封沙赫尊号,即塔赫马斯普二世。7年塔赫马斯普帐下的一个的将*由于害怕自己所作的一些事情触怒沙阿而引来杀身之祸,而带着他的名士兵逃跑了,最终投奔纳迪尔的武装,使得纳迪尔的武装壮大为人。纳迪尔的叔叔深感纳迪尔的壮大已经威胁到他在凯拉特城的安全,不久他写信告诉纳迪尔,建议他可以向塔赫马斯普求情来原谅他,这样纳迪尔就可以合法的成为塔赫马斯普的*队。纳迪尔接受叔叔的建议,由于塔赫马斯普急需士兵,不久就签署原谅纳迪尔的文件。
(三)纳迪尔的叔叔热烈欢迎纳迪尔和少数同伴进入凯拉特城,到达后的第二天晚上纳迪尔下令杀死他叔叔的所有哨兵并包围他叔叔的*队,他自己进入他叔叔的房间并杀死他。纳迪尔意识到他必须要得到塔赫马斯普的信任和好感,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打赢一场对阿富汗人的战争,因为阿富汗人已经占领波斯5年。他选好目标尼查布尔城,一个被阿富汗人统治的要塞,大约有兵力。纳迪尔知道到他的部队不擅长长时间的围城战,他引诱大约名敌*出城,并消灭他们。愤怒的守城将领带领所有的部队追杀纳迪尔的部队,纳迪尔和他的部队迅速逃往山里,在一处狭窄的山口中纳迪尔很容易的将敌*全部歼灭。纳迪尔返回尼查布尔城,并宣布该城属于塔赫马斯普沙赫所有。纳迪尔对待城中的百姓非常的友好,于是有1人自愿加入纳迪尔的*队,纳迪尔赢得塔赫马斯普的信任。后者深信纳迪尔所作的(包括杀死自己的叔叔)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他不仅原谅纳迪尔也原谅先前背叛自己投奔纳迪尔的将*。不久纳迪尔密谋除掉法提赫·阿里将*,他告诉沙赫说法提赫正在秘密谋反,而沙赫轻易的相信纳迪尔。但是沙赫告诉纳迪尔他向法梯赫发过誓,永远不会杀他。据说纳迪尔说"吾素不重誓",之后他杀死法提赫,并将他的t挑在枪尖上展示给他手下的士兵,在这之后纳迪尔被塔赫马斯普沙赫授予汗的称号。
(四)8-9年纳迪尔继续不断的打击阿富汗侵略者,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期间他与阿富汗人展开大小数场战役,从无敌手。在海拉特一带他先是于卡富尔·夸叶赫一战中击败阿富汗人的部落,之后他在达姆甘城外与阿富汗著名酋长亚什拉夫交战,在此战中他令阿富汗*队真正见识何为近代化*队。利用仿欧式*制编练的新式战法以及引自欧洲的先进火器,他成功以2.5万人的兵力击溃两倍于己的敌*,并斩首1.2万级。之后初尝败绩的亚什拉夫试图在科瓦尔山谷对纳迪尔的波斯*设伏攻击,但被识破。最后纳迪尔于9年11月率三万兵力攻至伊斯法罕城外,亚什拉夫率*出城迎战,结果是第三次被打得一败涂地,被斩杀七八千人。四天后纳迪尔成功夺回伊斯法罕,并屠杀留在城中的数千阿富汗人,伊斯法罕的阿富汗统治者马哈茂德在杀死已退位的沙阿侯塞因和皇室成员之后逃往设拉子。年纳迪尔驱逐在设拉子的阿富汗统治者亚什拉夫(在此之前此人已经败在纳迪尔手中三次),最终一个俾路支人部落杀死逃亡途中的他,这样一来抵抗阿富汗人的任务就此告一段落。纳迪尔实际上已经控制波斯的朝*,在这种情况下纳迪尔的野心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不过纳迪尔此时仍然十分清楚就以自己当前的影响力仍然不足以在整个波斯领域中称得上一呼百应。
(五)萨非皇族的威信仍然存在,赤裸裸地直接夺权不说会遭遇反抗,至少一定被人说闲话。于是纳迪尔认为应该通过一场对外征服战争来提升自己在国内的影响力,而在当时波斯的四周属奥斯曼帝国对波斯的攻击尤为猛烈。就这样在年他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反击战争,目标是高加索地区与美索不达米亚。年春夏两季纳迪尔率兵攻击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西波斯地区,并将其收入版图。第二年纳迪尔安排沙赫塔赫马斯普御驾亲征,再次对奥斯曼帝国展开进攻。但塔赫马斯普的作战水平显然远远不如纳迪尔,于是他的部队被击败,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西波斯地区拱手奉还。面对如此情势时纳迪尔认定让塔赫马斯普介入战争和*治是不太现实的,于是索性在年将其废黜,立其6个月大的儿子阿巴斯为波斯沙阿以作为其傀儡,自己实际上行使沙阿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于17年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展开进攻,拉开战役最为惨烈的阶段。17年初纳迪尔亲率三十余万大*围攻巴格达,围城战从二月一直持续到七月,城内*士死者六万余人,民众死者无算焉,而波斯围城*一样死伤重大。而就在攻坚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奥斯曼方面由托珀·奥斯曼帕夏亲率8万*队前来救援,托珀此番前来的目的就是要将波斯大*全歼在巴格达城下。
(六)纳迪尔匆忙之际率七万人迎战于萨马拉,结果失利,被歼万多人,辎重尽失,本人也差点丧命。为避免全*被歼,只能放弃对巴格拉的包围。不过紧接着纳迪尔就在17年10月于阿格达班与奥斯曼*再战一场,在此战中他以八万人击溃奥斯曼十万大*,对方包括主将托珀·奥斯曼在内阵亡二万余人,这算是纳迪尔报萨马拉之战的仇。此后他率*回国休整,以图再来。年纳迪尔将兵锋指向高加索,当年11月他率*围攻占贾城堡,一连围攻7个月。奥斯曼帝国在得知占贾被围攻的消息之后派遣步骑8万人的大*前来扑救,纳迪尔率*星夜迎击。年6月19日巴格哈瓦德之战爆发,此时纳迪尔的5.8万名士兵只有1.8万人在场,不过纳迪尔沉着应战,趁敌*不备发动奇袭大败敌*,斩首五万余级。奥斯曼*的阿尔巴尼亚籍指挥官科普鲁·阿卜杜拉帕夏阵亡,此后纳迪尔在高加索的*事行动便再无大阻碍,而闻败讯的占贾与第比利斯等高加索城镇望风而降。巴格哈瓦德之战是劣势火器巧用战术击败先进火器的经典战役,年6月19日纳迪尔沙在高加索的巴格哈瓦德与土耳其人遭遇,纳迪尔沙的5.8万名士兵有4万人在围攻占贾城堡。
(七)为了避免被城内敌人里应外合、中心开花,纳迪尔沙不准备解除围城,但也意味着他仅能以1.8万人迎击土耳其人号称步、骑8万人的大*,哪怕保守估计土耳其*数量也在6万以上。土耳其*拥有数十门重炮,布置在*队两侧,而纳迪尔沙仅仅拥有00门骆驼炮,此外土耳其的火枪也胜过波斯*。纳迪尔沙先中央万枪齐发,做出佯攻假象,阵后的轻骑兵快速突出,掠过土耳其*两翼夺取土耳其人的重炮。土耳其人失去重炮后人心大乱,纳迪尔沙趁机让骆驼炮全速前进,向土耳其*的中央开火,步兵和骑兵随之围攻而上。如果土耳其*能够及时展开阵形,发挥出己方兵力优势,尚能反败为胜。但纳迪尔沙两翼骑兵挤压,前方炮兵快速推进,步兵紧跟。队伍毫不脱节,全力包围,不给土耳其*一点空隙来重整*队。土耳其*遭受炮火压制,先进的火枪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被纳迪尔沙一路碾杀,损失过半。主帅阿卜杜拉·科普鲁卢帕夏亦战死战场,纳迪尔沙威名大震,巴格哈瓦德之战是在火器水平和人数均不如敌*的情况下凭借凶猛巧妙的战术给予敌*毁灭性打击的战役。在外交领域纳迪尔也有成就,年波斯与俄罗斯帝国签订占贾协议,两国达成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战略同盟,俄罗斯帝国还奉还于年被彼得大帝夺取的波斯领土,这项协议的签订等于是给奥斯曼帝国套上一条铁链。
(八)对奥斯曼帝国*事行动的巨大成就使得纳迪尔的声望到达空前高度,此时的纳迪尔可以说是波斯的司马昭,在这种情况下他夺权的计划便浮上台面。前沙赫塔赫马斯普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个喜欢和平的人,他一直要求纳迪尔将*队撤回伊斯法罕,好让这个久经战火的国家得到安定。作为回应时纳迪尔邀请沙阿吃饭,在宴席上宣布将他与他的儿子阿拔斯安置到呼罗珊一带,之后纳迪尔将此事向贵族集团们宣布。统治阶层没有太多的选择,只好让纳迪尔当上波斯沙阿,于是纳迪尔便名正言顺的宣布改朝换代并建立新王朝,即阿夫沙尔王朝。纳迪尔的十二年统治期间几乎年年都有战争,他用尽一切办法榨取人民的血汗,来维持其规模庞大的*事行动。纳迪尔的贪婪使得他产生入侵印度的念头,到年12月纳迪尔带领十万人的*队开始入侵印度的*事行动,顺便敲打波斯人在东部的死敌阿富汗人。在入侵印度的途中纳迪尔占领阿富汗首都坎大哈,*民三万余人皆殉城死,之后他的部队翻过兴都库什山脉向印度腹地进发。莫卧儿帝国惊慌不己,急忙招请阿富汗兵2万人在开伯尔山口抵挡波斯大*,结果失利且全员战死。接着纳迪尔*到达当代巴基斯坦境内的白沙瓦,当纳迪尔距离他德里最终的目标尚有公里的时候纳迪尔的威名便已经传到德里,德里的两位将*产生内讧,其中一位向纳迪尔写了一封信说愿意配合纳迪尔占领德里,但被纳迪尔拒绝。
(九)纳迪尔的*队依靠浮桥穿过满是鳄鱼的河流,并最终与德里的*队在卡尔纳尔(在今印度哈里亚纳邦境内)展开战斗。此战纳迪尔身边的兵力为5.5万人,而德里*的兵力超过三十万,并且还有数千头大象。纳迪尔知道大象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他命令他的士兵建造许多的木制平台,每个平台的两边各有两只骆驼。木台上涂满石脑油,在适当的时候他下令战士点燃木台,让骆驼向敌人的大象冲去。印度的大象遇到带火冲锋的骆驼之后便很快就掉头向德里*队跑去,毫无疑问德里*立刻被自家的大象踩得血肉模糊、溃不成*。纳迪尔则乘机率*随后掩杀,大获全胜,三十余万德里*一朝被歼尽。据波斯方面声称此战斩首三万,德里方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而波斯方此战的损失只有人。年月22日纳迪尔的*队进入德里并开始大规模的烧杀强掠,大屠s从早上的八点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最保守的估计有二十万的居民被杀死,数千妇女被强j,此外波斯*队还掠夺价值2万卢比的财物。屠城之后纳迪尔封闭所有的粮仓,并实行宵禁,波斯卫兵抓住逃跑的人并g掉e朵和b子。饥饿的市民集体恳求纳迪尔同意他们购买粮食,最终纳迪尔同意他们去其他城市去买粮食。
(十)纳迪尔的最大的战利品是莫卧儿帝国沙贾汗的孔雀宝座和巨大的、堪称莫卧儿镇国之宝的两顶钻石——光之山(这颗钻石后来被英国人得到并最终献给英国国王,这颗著名的钻石镶嵌在英国女王的*上)与光之海。当纳迪尔最终撤出德里时他带回00名泥瓦匠、名铁匠、名木匠、名石匠.,准备在波斯建造一座象德里一样的城市。由于在印度战役中掠夺得来的战利品过于丰富,以致于纳迪尔自从印度班师后一连三年都不用向国内征税。他利用从远征中掠夺来的财富在伊朗大兴土木,鼓励文化,使伊朗又呈现出其在萨非王朝统治的黄金时期的繁荣景象。在从印度远征归来之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事行动,他同时在高加索地区与中亚两处用兵。在中亚地区他发兵攻击布哈拉汗国与希瓦汗国,在高加索地区他出动十余万兵力攻击达吉斯坦,与当地的列兹金人作战。结果是在高加索地区的扩张行为因受到激烈抵抗而始终没有什么明显成效,但对中亚的征服却十分顺利。在东西两端的战事都取得或多或少的成就之后纳迪尔又开始策划起新的征服,他下令在布什尔开设造船厂,以期建立一支海*,而木材则自马赞德兰地区提取。
(十一)年他正式将这支海*投入到实战之中,波斯海*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巴林并打败阿曼帝国,占领其首都马斯喀特。到这地步时纳迪尔自认为自己已经横行天下、无从能挡,于是制定一套极为疯狂的计划,试图集中大*力直接突入奥斯曼帝国腹地,攻占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为此他从中亚各民族中征集超过二十万人的*队,准备实施此项作战。而奥斯曼帝国在得知此情报之后帝国的乌理玛们则试图号召全逊尼派世界进行对波斯的圣战,于是纳迪尔只能认怂,从而转向步步为营的战略。他先攻克奥斯曼的边境重镇阿尔贝拉与基尔库克,接着继续蚕食奥斯曼的西部领土。5年他在刚刚镇压完达吉斯坦的叛乱之后便率领大兵一刻不停的对东安纳托利亚发动进攻,当年8月双方在卡尔斯城外展开会战,由波斯*八万对阵奥斯曼*十四万。在这一战中他最后一次展现出他超凡的*事才能,以死伤8人的代价歼灭敌*近三万,就此取得对奥斯曼战争的决定性胜利。6年双方签订科尔登协议,结束战争状态,经此战后波斯帝国的疆域到达鼎盛。在萨非王朝时期波斯的国教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就宗教信仰上纳迪尔在早年时候也曾经是一位什叶派信徒,不过在夺权之后他却转而信仰逊尼派。
(十二)这与他的个人经历与当时波斯的民族状态有关,因为领域辽阔的波斯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所以他的*队也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比如像波斯人、乌兹别克人、阿富汗人等。这些民族有些信仰逊尼派有些信仰什叶派,所以他的*队又是由不同信仰的士兵所组成的。为了缓解波斯境内尖锐的宗教矛盾,他也做出过一些努力,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缓解波斯的宗教矛盾,也稳固他的统治。晚年的纳迪尔越发偏激残暴,动辄杀人,常常派遣刺客刺杀不合他意的大臣。并且征收大量苛捐杂税,引得民不聊生,因而引发频繁的反抗。年由于感到侄子准备联合波斯将领发动*变,纳迪尔召集波斯将领在马什哈德集合,同时私下与乌兹别克人,土克曼人和鞑靼人达成协议将对波斯将领进行屠s。不幸的是纳迪尔的计划被其帐篷外的一名奴隶偷听到并告诉波斯将领,一名叫萨拉贝伊的波斯将领自愿去刺杀纳迪尔。他带领几个士兵冲进纳迪尔的帐篷杀死一个宦官和一个老妇人。这时纳迪尔手持马刀冲了出来,一开始萨拉贝伊伤到纳迪尔的锁骨,但是纳迪尔带伤杀死2个士兵。最后被帐篷内的衣物绊倒,并被萨拉贝伊斩首,时年60岁。他的后继者们无能导致阿夫沙尔王朝衰落,年被突厥恺加部落首领阉人阿迦·穆罕默德·汗灭亡,穆罕默德·汗建立统一伊朗的恺加王朝。
斯基泰人
(一)斯基泰人是前8世纪—前世纪位于中亚和南俄草原上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东欧大草原、顿河与多瑙河之间、黑海以北,此前一直居住在黑海-里海以东草原和伏尔加河流域,不断的迁徙中其迁徙地从欧洲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之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善于养马,他们与阿拉伯人、凯尔特人不断接触,吸取多种文化(包括希腊文化)的特点,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前7世纪曾对高加索、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米底以及亚述帝国大举入侵,威胁西亚近七十年,其骑兵驰骋于卡帕多细亚到米底、高加索到叙利亚之间寻找掠夺物。其后逐渐衰落,分为众多部落。广义的斯基泰人还应包括滞留在中亚、西西伯利亚和阿尔泰地区的一些部落,其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与南俄和伊朗的斯基泰人极为相同。斯基泰人身材矮壮,蓝眼隆鼻多须,在种族上与萨尔马特人、塞种人和马萨格泰人接近,语言、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宗教也大致类似。斯基泰人没有文字,关于斯基泰人的文物出土自乌克兰和南俄地区。在斯基泰的精神世界里对于自己的起源也有不同说法,部分人声称自己的祖先塔尔吉塔欧斯,是宙斯和第聂伯河流女神的儿子,也有人说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与半蛇女神的后代斯库赛斯。在他们的信仰中会像其他印欧分支中的希腊、北欧人那样崇拜雷电,因此被称为帕伊欧斯的雷神在斯基泰文化中有特殊寓意。其他神祗还包括类似地母盖亚的阿比斯,等同灶神赫提欧斯的塔比提,其特征还体现出来自拜火教的女神阿娜希塔影响,暗示他们与波斯人在文化上的亲缘关系。
(二)斯基泰人属于伊朗族的塞人,自前1年以来就居住在中亚辽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从前七世纪以来便和亚述、波斯、希腊发生着接触,他们分布的地区很广,西自黑海以北,东至伊犁河下游,南达古波斯的北边边疆。虽然在种族上属同一语族,但在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的名称。史家一般把西方的塞人称为斯基泰人,里海西北的称为萨尔马特人,里海东北的称为奄蔡人(后称阿兰人),再往东南自咸海以南东至伊犁河下游的称为塞种人和马萨革特人。犹太人认为斯基泰人可以追溯到诺亚的第三子雅弗,耶利米还预言新巴比伦王国会被亚拉腊、米尼和亚实基拿攻击。匈牙利语言学家奥斯娃尔德·切枚例若通过研究四种伊朗民族名称"Scythian-Skudra-Sogdian-Saka"证明斯基泰其实来源于一个古老的印欧同源词,意思是“弓箭手”。希罗多德还写到斯基泰人曾经居住在亚洲,但是在与同为塞人的马萨格特人的战争中失败而离开故乡侵入辛梅利亚地区(含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斯坦、印度等)。希罗多德说:“马萨格特人在服饰和生活方式上跟斯基泰人类似,他们都以步兵或骑兵的形式战斗,使用长枪和弓箭,不过他们最喜爱的武器是斧头。他们的手臂覆盖着黄金或者黄铜,而他们的枪头、箭矢和斧头是用黄铜制造的,头盔、皮带和扣子是黄金做的。马的防具是用黄铜做的,而缰绳和护头由黄金制造。他们从来不用铁或者银,因为他们的国家不出产铁和银,却拥有大量的铜和金。每个马萨格他男人只有一个妻子,但所有的妻子是共有的,但是斯基泰人却不是这样。”
(三)希罗多德认为斯基泰人分为至少5个部落,而南方的游牧斯基泰人和北方的务农斯基泰人有区别。他还记载下斯基泰人穿裤子,戴着尖尖的高帽子,携带弓箭和匕首以及战斧。至于战争方面希罗多德记载他们的习惯是饮他在战场上杀s的第一个人的x,把在战争中杀s的所有死人的s级带到他的国王那里去便可以分到一份虏获物,否则就不能得到。他沿着两只e朵在战俘t上g一个圈,然后j着t皮把t盖摇出来。随后他再用牛肋骨把t肉g掉并用手把t皮揉软,用它当作手巾来保存,把它吊在他自己所骑的马的马勒上以为夸耀,凡是有最多这种t皮制成的手巾的人便被认为是最勇武的人物。考古学家也在斯基泰人的墓穴中找到大量波斯战利品,例如复合弓、长矛、标枪、斧、剑、匕首以及许多铁片青铜片,可用来制成鳞甲。全身披挂的战马殉葬在主人身旁,即使是女性墓中也堆放着武器。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录古波斯人把所有的斯基泰人称作萨卡人,斯基泰人的统治者被称为王族,斯基泰人自称为斯古吕他人。前9世纪以前斯基泰人可能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斯基泰人到达高加索和黑海北岸后,驱赶那里的辛梅里安人西逃。大部分定居下来,另一部分继续西迁至多瑙河流域定居,还有一部分跟踪西米里安人南下,到达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西北部。另外有些学者认为斯基泰人是前14世纪开始从伏尔加向西迁的斯鲁伯文化居民的后裔,斯基泰人称霸南俄后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出现*事民主制。
(四)前7世纪中叶已形成贵族首领阶层,核心是在库班(南俄地区城市)的世袭王族,王族的创始者可追溯到传说中塔尔吉陶斯王位传至格奴鲁思时(前60年)。斯基泰人的版图从波斯边境经库班一直伸延到整个南俄草原,根据前7世纪亚述帝国的泥版文献记载,斯基泰王帕尔塔图亚和马底耶斯父子和辛美里安人一同征服并统治乌拉尔图。前七世纪他们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亚述北部,前年他们再次入侵亚述帝国,迫使国王以撒哈顿(阿萨尔哈东)着议和,并以和亲的方式向斯基泰王纳贡。前年斯基泰人侵入叙利亚和位于今巴勒斯坦南部的犹地亚,后来兵锋达埃及边境,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前~前在位)击退他们,这部分斯基泰人后来受米底王国打击退回南俄。前年斯泰基人和曼努亚人联合进攻亚述王国,亚述打败入侵者。后来斯基泰人一度攻陷米底,并将新的骑兵技术也引入当地,在巴比伦和亚述的记载中把斯基泰人和米底人联系起来。前年米底率领斯基泰人与巴比伦联合攻击亚述首都尼尼微,毁灭亚述帝国,战争的动静之大让圣经也留下这群北方蛮族的身影。在犹太人眼里他们来自遥远的地方,骁勇善战却说着不好懂的语言。与此同时作为斯基泰历史的重要记载者的希腊人也开始坐船进入黑海,并建立起许多星罗密布的定居点。
(五)在多数时候两种都是贸易伙伴和*事合作者,前者为后者提供手工艺品、希腊风格的武器和钱币,也出口葡萄酒为其寻找宗教活动中的灵感。后者为前者提供奴隶、木材、粮食和其他农牧业产品,后来沿海地区甚至出现希腊裔斯基泰的混血部族,作为二者的融合。也是在这个阶段斯基泰哲学家阿纳卡尔西斯来到雅典,这个人善于研究古代雅典法律和斯基泰法律的异同,并经常用斯基泰人的蛮族智慧启发雅典的公民。在部落大联盟的南部甚至出现具有希腊裔血统的斯基泰部落,部分黑海北岸的希腊城邦也逐渐采纳斯基泰人的全套武器,并学习对手发展出的骑兵战术。斯基泰人也向希腊学习,发展出自己的重装步兵队伍。再后来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也提到斯基泰人,前51年斯基泰王伊当提尔苏斯举兵反对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在*治上统一整个斯基泰人,希腊边境城邦被迫每年纳贡以免遭掠劫。前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攻打斯基泰人,他征服四分五裂的色雷斯部族,用浮桥渡过多瑙河。斯基泰人没有组织大规模的抵抗,他们一路缓慢撤退并毁坏农田、填塞水井。还将大*分为两个部分使用,一批人与波斯主力保持1天的骑行距离,吸引对方不停追踪自己。余下部分则始终威胁波斯侧翼,打击越拉越长的后勤线路。
(六)波斯人不仅无力捕捉斯基泰贵族决战,自己的补给线也屡屡受到严重威胁,他们还经常被故意吸引到周边部族的领地,从而让更多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上。在补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大流士终于退回亚细亚,在撤退中产生数倍的伤亡。在波斯入侵的风潮过后一些臣服于帝国的部族也加入攻打希腊半岛的联*,前年他们独特的巨型盾牌和金属战斧被获得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希腊人所铭记,等到在前年的萨拉米斯海战爆发后这些人又作为腓尼基和伊奥尼亚战船的弓箭手出场。希波战争过后雅典借助提洛同盟进入黄金时代,城邦大量地从斯基泰地区进口奴隶武士,充当维持治安的骑警部队。虽然十分勇武善战,但是在希腊人看来他们会狂饮美酒,如同野兽般进行没有节制的杀戮的行为,在*体上他们的僭主和君主制度也被视为不健康的体制,作为希腊城邦制度的反面教材。斯基泰王国在前5~前4世纪形成,前5世纪至前世纪斯基泰人的势力大增,垄断黑海至希腊的奴隶买卖并获取财富。从前4世纪中叶开始贫富分化明显,此时的色雷斯地区逐渐成型的奥德里西亚王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斯基泰人与他们划清边界,还在贵族间频繁通婚。由于看出波斯对希腊的觊觎之心,也认识到希腊人的自顾不暇,他们便将顿河沿岸的希腊定居点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迫使他们纳贡,进行手工业生产,并接受自己的保护。
(七)长久以往斯基泰人贵族也就接受希腊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但很多黑海地区的希腊城市却在蓬第卡帕的领导下组成联盟,对抗斯基泰人的持续骚扰。最后这个城市联盟发展成为博斯普鲁斯王国,并利用斯基泰人的内斗而将被奴役城市重新解放出来。前4世纪萨尔玛提亚人也开始在东面崛起,并向传统的斯基泰统治范围扩张。但当时的斯基泰人还是迎来自己的最后辉煌,国王艾提亚斯将多那些移民到瑙河流域的部落也纳入统治范围内,并不断蚕食色雷斯各小国的领地。此外他们还获得黑海-亚得里亚海的商路路线主导权,让本国经济水平更加繁盛。前9年斯基泰王艾提亚斯在对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战争中战死,于是斯基泰因战争中失败而内部分裂,并在亚历山大东征时为马其顿提供兵源。到了希腊化时代凯尔特势力开始渗透进巴尔干半岛,压缩斯基泰人的西部地盘,同时继续崛起的萨尔玛提亚人也在东面威胁其发展空间。因此在前世纪斯基泰*权已被压缩到克里米亚半岛的一隅之地,形成新的王国。他们的生活方式趋向于定居,而且和当地的希腊人大量混血。这个阶段的斯基泰人群以斯基泰的涅亚波里为中心,领土从克里米亚延伸到多瑙河口。他们试图兼并车耳内索斯附近的希腊城市,但后者也立刻从南方招来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结果斯基泰人的*权被彻底击败,他们的首都也被博斯普鲁斯希腊人所吞并。
(八)在前1世纪的本都战争中斯基泰人将以盟*的形式出场,为米特拉达梯大王的反罗马事业而战,但相比惹人注目的希腊化具装骑兵和各类步兵方阵,他们的重要性和存在感已大不如前。虽然还以强悍弓箭手的形象在奥考麦努斯战役中奋战,但终究没能挡住罗马步兵的进攻洪流。到了1世纪残存的斯基泰人试围进行最后一搏,他们计划攻克里米亚半岛的希腊城市,但被驻扎在那里的罗马守备队击溃。除了部分南部人口被希腊人同行外更多分散在草场的部族被萨尔玛提亚人征服。在之后的几百年里他们将作为后者麾下的骑兵出战。但在希腊-罗马世界的记录者眼中他们依旧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进入世纪来自北欧地区的哥特人大举东进,征服并摧毁尼阿波利斯。大部分斯基泰和萨尔玛提亚部族都四散飘零,但也有人与新来者进行合作。在他们的帮助下哥特人从纯粹的步兵*队,升级为所有日耳曼系势力中的骑兵王者,游牧特色的马拉大篷车也成为哥特人日后进行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远超由本地希腊人教授的航海技巧。当历史车轮滚入到4-5世纪后哥特王国的内斗引来更加可怕的匈人大*干涉,包括斯基泰人在内的古老北伊朗游牧群体,在这些冲突中遭到进一步的打击和分化。有的留在克里米亚参与当地的民族融合,还有的被早期的斯拉夫人与波罗的海民族所吸收,更多人则汇入日耳曼人为主的难民狂潮,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寻求一片安身之地。在毁灭阿提拉帝国的沙隆战役中还有一个独立的萨尔玛提亚群体出现,并为联*充当骑兵先锋。
(九)但在各蛮族王国纷纷确立地盘范围后这些坚守斯基泰传统的人群也就逐渐被新时代所吸纳完毕,斯基泰人遂与民族大迁徙中的各民族相融合,此后的“斯基泰”一词用以指居住在黑海以北地区的各族居民。呈现蛇形的斯基泰弓外表宛如一轮新月,两端都向里弯曲,又与希腊的字母西格玛类同。他们一生都与这种弓箭相伴,也大量将弓箭作为礼物赠送,或当做随葬品带入冥界。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里斯基泰人觉得灵魂也需要使用弓箭狩猎和作战,大部分斯基泰弓的长度在1.2米左右,由多层韧木黏合而成,外层还缠绕细细的牛筋条胶粘弓体表面。两端挂着弓弦的弓弭由坚实的牛角或者牛骨制成,而弓弦则是由马匹毛发或者动物的筋制作的。战斗中他们可以携带0-支芦苇杆或者桦树木箭,并以每分钟10-12支的速度进行发射。为了增加弓箭的杀伤力,斯基泰人也会给箭头喂毒。针对不同特点的目标时还专门设计出用于破甲、破头盔、破盾的箭头类型,所以在黑海地区的希腊墓和斯基泰墓里经常发现s入t骨或j背的箭头遗迹。在近距离格斗中斯基泰人使用1.8米的短矛和米左右的骑枪,前者能用于投掷杀敌,最远可被投掷出20+米开外。后者则多用于骑兵之间的马背厮杀,并能够攻击结成方阵的步兵。
(十)斯基泰人还最为倚重铁制短剑,剑刃长度通常在60-70厘米之间,从剑尖到剑柄会逐渐加宽,如同一个细长的等腰三角形。剑鞘与剑柄上用金箔雕刻出繁复华丽的纹样,融合波斯、米底以及自身的艺术风格,包括骑士、公牛、格里芬、雄鹿与岩羊等图案。战神阿瑞斯比其他神明更受斯基泰人崇拜,也容易获得更多的祭品供奉。在斯基泰人领地上阿瑞斯祭坛就是插着铁剑的土堆,每次取胜之后斯基泰人都要在土堆前处决祭品,并将人x洒在剑上。斯基泰人的盔甲也是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款式是鳞甲,用一道两片铁片或铜片裁成的小鳞片缝合在软皮革上,鳞片层层相叠,每块盖着下面一块的一半长度,这种致密的防护措施主要用于胸甲、头盔、膑甲和马的围裙。部分贵族的鳞甲甚至有黄金制作,而盾牌一般是覆盖铁片或铜片的木质圆牌。富裕的贵族往往有纯铜或者纯铁的圆形盾牌,上面有着戈尔贡的浮雕。头盔最早是保护颈部和面颊的库班式,其影响范围十分深远,甚至有在先秦时期的东亚出现。到了斯基泰文明的晚期他们也开始使用链甲,不少人会通过贸易与战争缴获等手段为自己换上希腊式的胸甲和头盔。
(十一)在*队的组成结构方面斯基泰的自由部落民和贵族团体分别组成轻装弓骑和重甲骑兵,尤其是后者装备全套鱼鳞甲、马甲和护脖以及应付各种远近交战的装备,这种*事组合模式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首例。在必要的时候女性也会作为骑射手或者近战步兵参战,斯基泰*队的步兵主要是由被征服民族提供,但也包含社会底层的赤贫阶层,这些人往往无力负担好的马匹,而只能徒步作战。在长途迁徙与征伐时斯基泰人为保证机动性和敏捷度必须有较为方便的移动设备,主要的运输工具除了马和骆驼外就是4-6轮的大篷车,不仅方便装载物资还是夜间休息的重要场所,如果遇到强敌来袭又是直接围成防御阵地的首选载体。斯基泰人的国家由四大部族组成,每部族又分为若干区,各区的首领负责断案、征税、向异族属国索贡等。国王和各级首领的继承都是世袭制,氏族部落是斯基泰人的社会基础,战时则是作战单位,各部族每年春天大会于王廷。战时全民皆兵并分成三部分,主力由贵族首领的卫队组成,其次是参过战的部落民组成的部队,其他老弱者组成辅助部队。斯基泰人以多杀敌为荣,有以敌人t骨为饮器的习惯。武器装备有战斧、矛、弓箭等,骑马射箭是他们的特长,故有“马上弓手”之称。斯基泰人多以游牧为主,饲养马、牛、羊、狗。少部分从事渔猎,进入南俄后还有一部分定居民。
(十二)作为统治核心的王族斯基泰人手下有专门进行农业生产的农耕斯基泰人是阿拉佐涅斯部落,这是因为纯粹的游牧经济其实非常脆弱,为了保证灾年时部族的延续,一定量的粗放农作是必要的。东欧湿润肥沃的土地宜农宜牧,保证斯基泰人在这里的多元化经济运作,乌克兰平原也从这个时代开始就是欧洲地区的主要粮仓。斯基泰人精于制造手工艺术品,整个欧亚草原的斯基泰艺术风格较为一致,即通过锻、铸、镶压、刻等多种手法,用金、银、铜等材料创造出生动的浅浮雕动物造型。其中最常见的有狮、虎、驯鹿、马、麋、食肉鸟以及其他想象的动物,统称为“动物纹”或“野兽纹”,动物纹饰和狩猎纹饰是经济模式在艺术领域的直观反映。斯基泰艺术的另一特点是往往以带钩、柄、饰牌等装饰在马具、武器、衣着和器皿上,成为财富的标志,数目庞大而且精美的黄金,是斯基泰人炫耀与储存财富的常用手段。游牧经济圈所生产出来的马匹、皮毛等产品很容易超出本地人群的消费能力,而极端天气或者瘟疫等会导致这些财产大幅缩减,因此草原社会需要寻找一种能安全便携的保值物品,贵重且容易加工的黄金就是最优选择。
(十三)斯基泰人同黑海沿岸的希腊城邦、波斯以及中亚各族有贸易往来,前2世纪克里米亚出现斯基泰最初的铸币。斯基泰人初信自然神,但无庙宇之类建筑。斯基泰人保有明显母权社会痕迹,信奉的神灵中最高贵的是母神塔别梯-赫斯提亚,主保护火种和牲畜。斯基泰人的宗教是原始印度伊朗宗教或者前琐罗亚斯德教,崇拜伊朗族的热神阿他和雅利安人的火神阿耆尼是比琐罗亚斯德教和印度教还要原始的信仰,后来影响斯拉夫、突厥和奥塞梯的传统。斯基泰人崇拜鹿,鹿是斯基泰艺术品的普遍形象,特别是陪葬品。斯基泰人相信速度快的动物能带给死者灵魂速度,所以开始用马殉葬,但是以马殉葬可以追溯到铜器时代。斯基泰人的墓葬遍及阿尔泰至南俄草原的广大地区,墓中陪葬物显示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国王死后要杀死50名卫士连同马匹殉葬。贵族的墓制也极宏伟,除要求殉葬外还埋入金、银、铜器、陶器,一般成员的墓穴则简陋不堪。希罗多德描述斯基泰国王葬礼上的马殉葬仪式,而铁器时代的丘尔駻墓葬甚至有几百匹马被殉葬,突厥人作为斯基泰文化的继承者延续殉马陪葬的习惯。斯基泰人迁入南俄后明显受希腊影响,信仰天神宙斯、土地女神吉尔、日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斯基泰人始终没有文字,但有不少斯基泰人名、地名、族名保留在碑铭和古典作家的著作中。
奥德里西亚王国
(一)奥德里西亚王国(前年–46年)是色雷斯第一个王国,势力范围包括现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东南部、希腊的西北部以及土耳其在欧洲境内的部分领土。前5世纪初色雷斯人在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形成一个以奥德里西亚部落为核心的国家组织,特雷斯一世(前~前年在位)成为该王国的创建者,国王索瑟斯三世将其首都定在所托波利斯。奥德里西亚王国是色雷斯第一个王国,特雷斯一世是王国唯一的君主。在王国建立的初期奥德里西亚只是位于色雷斯东北部多瑙河入海口的一个小国,而特雷斯一世的儿子西塔尔塞斯执*期间(前~前年在位)奥德里西亚王国势力扩至斯特里蒙河与哈伊莫斯山以北的盖塔人地区,还进抵马其顿南部平原和阿克修斯河谷一带。王国的海岸线从爱琴海的阿布德拉延伸至黑海沿岸的多瑙河口和黑海西岸,尚不清楚色雷斯人当时如何具体称谓他们的国王,王国究竟是否一直拥有固定的首邑,但可肯定的是前4世纪时的统治中心是在塞普瑟拉。作为早期国家组织,奥德里西亚王国的统治结构尚颇松散且无常备*,兵力主要靠临时征召。
(二)王室的权力通常很大,但国王死后国土往往由王的诸子加以分割。王室的威权之下有较低层级的部落权贵一般直接管辖几块领地,由他们的代表组成议事会,协助国王进行统治。而当王权处于弱势之时部落权贵往往各自为*、彼此相争,这种局面常为周邻强邦所利用,乘虚而入酿成分裂。前5世纪末阿玛托科斯为王时色雷斯人的奥德里西亚王国转而趋衰,前59年终致碎裂为三个不大的部落联盟,其中以塞奥波利斯(在今保加利亚卡赞勒克附近)为首邑的那个联盟存续时间较久,但色雷斯的土地最后仍相继落入马其顿人之手。前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马其顿国王佩狄卡斯背弃雅典转而与斯巴达结盟,西塔尔塞斯应雅典的要求率15万色雷斯战士准备入侵马其顿Chalkidiki地区。佩狄卡斯的侄子阿敏塔斯也在*中,西塔尔塞斯向他许诺战胜后立其为新的马其顿国王,这引起整个希腊世界的震动。不过当色雷斯人达到约定地点时却没有发现一个雅典人,原来雅典认为西塔尔塞斯变化无常,预期色雷斯人不会守约并没有派*队前去接应,缺少粮食的色雷斯人在该地区蹂躏整整8天。
(三)佩狄卡斯贿赂色雷斯*的副帅西塔尔塞斯的侄子塞奥底斯,答应其与自己的妹妹Stratonice结婚。后者说服国王撤*,并在前年西塔尔塞斯逝世后继任奥德里西亚国王。西塔尔塞斯在征讨特里巴利人的战争中逝世,塞奥底斯一世继位后自称“色雷斯人之王”,但事实上当时的奥德里西亚王国只统治一部分色雷斯部落。此时王国的国力达到鼎盛,其王国每年向内地土著部落和沿海希腊人城市征收的贡赋总额约达塔兰特,一度成为亚得里亚海与黑海之间最强大的一个*治实体,甚至连黑海西岸的一些希腊人城邦也不得不承认其霸权,并对之缴纳贡金。但当时的国王究竟是否一直拥有固定的驻跸地迄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前4世纪时的统治中心是在塞普瑟拉。前59年奥德里西亚国王科提斯一世被雅典人谋害之后王国为三个独立的君主实体,其中以塞奥波利斯(在今保加利亚卡赞利克附近)为首邑的那个联盟存续时间较久,前56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占据西色雷斯地区,随后于前42年再次强占南色雷斯地区。
(四)其子亚历山大大帝即位之初于前5年向色雷斯地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征战,马其顿人侵入色雷斯地区得以屡获成功同当时色雷斯人处于内部纷争频仍的境地有关,此后色雷斯人的大部分即落人亚历山大部将利西马科斯的治下。然而冲突并未就此止息,前2年马其顿的利西马科斯与奥德里西亚国王塞奥底斯三世重起战端,为了扩大权势利西马科斯又于前00年派遣其子阿伽索克利斯攻伐多瑙河以北的达西亚一盖塔人,被该部落联盟首领德罗米凯特斯嫡慨击溃。前年利西马科斯再次失败被擒,但德罗米凯特斯随即释放利西马科斯并与其女联姻,以此换得双方的一时和解。利西马科斯死后色雷斯又屡度发生分裂,前-前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控制这个地区直至罗马势力的兴起。随着罗马向多瑙河中下游南岸一带的扩展,色雷斯地区逐渐被罗马所控制,奥德里西亚也随即于前2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庸国。在色雷斯本土中反抗罗马入侵的斗争和罗马的不断干涉一直在交替展开着,但最终未能战胜。直至46年残存的东色雷斯人国王罗梅塔尔凯斯三世遭谋害以后罗马新帝克劳狄一世遂决定直接兼并其土,正式设立包括各块占领地在内的色雷斯行省。
(五)帕加马王国(前—前1年)是希腊化时期古国,位于小亚细亚的西北部,首都帕加马城。伊普苏斯战役后帕加马归利西马科斯统治,前年利西马科斯在与塞琉古的战争中兵败身亡,其派驻帕加马城的部下菲莱泰罗斯自立为王,归顺塞琉古王朝。前世纪中期塞琉古王朝发生内争,帕加马的阿塔罗斯一世乘乱独立。帕加马王国是希腊-马其顿人统治世界中的后起者,为了在塞琉古、马其顿和托勒密埃及的争夺中求得生存,为了在贫富分化剧烈的社会矛盾中维持统治,它不得不在外界寻求保护伞,而这时挺兵东进的罗马就成了帕加马王朝投靠的对象。帕加马最后一个国王阿塔罗斯三世立下遗嘱,将国家拱手让给罗马,帕加马王国的历史结束于前1年。帕加马的*治制度、土地制度与塞琉古王国并无多大差异,它的工商业比较发达,所产羊皮纸和纺织品最为著名,此外还生产大量的沥青。帕加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表现于它对希腊化文化的贡献上,帕加马诸王一心想把帕加马城建成堪与亚历山大里亚比美的文化城市,城中的图书馆藏书20万册。由于埃及托勒密王朝禁运莎草纸,遂发明羊皮纸。由于国王们奖掖学术,帕加马城成为希腊散文修辞学的中心。宙斯神庙前的大祭坛及其上的浮雕“巨人之战”,为帕加马城增添光彩。
本都王国
(一)本都王国(前年—62年)位于小亚细亚半岛、黑海东南沿岸(位于今保加利亚、格鲁吉亚、希腊、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等国境内),前年米特拉达梯一世建国,前65年被庞培征服,成为罗马共和国的附庸国,62年国家被罗马皇帝尼禄废除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本都王国是前世纪至1世纪期间一个以安那托利亚地区为中心的希腊化国家,其君主是希腊化的波斯人,自称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大流士一世的后裔。本都一词在希腊语中意思是“海”,本都原本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附属国,其根据地位于克泽尔河一带,继业者战争期间从属于安提柯王朝。赛厄斯王米特拉达梯二世(米特拉达梯的父亲)被亚历山大大帝的继业者安提柯一世处死后米特拉达梯继承家族对赛厄斯的统治,前02安提柯开始对米特拉达斯起了疑心,并意图策划杀害他,幸好得到德米特里(安提柯之子)的及时通报,米特拉达梯连忙带同几名追随者逃亡到帕夫拉戈尼亚。他在那里占据着Cimiatene城堡,各地*营的部队都加入他的队伍,使他逐渐扩张他在本都的统治,成为他建立新王国的基础。安提柯一世战死之后米特拉达梯一世于前年宣布独立,定都阿马西亚,建立本都王国并自立为王。同年他与比提尼亚的HeracleaPontica城结盟,共同抵抗塞琉古。之后他寻求高卢人(后来在小亚细亚定居)的支持,推翻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派来的势力。前年他的王位由儿子阿里奥巴尔赞继承,据传他葬在本都的首都阿马西亚,与前18年Sinop市沦陷前的历任本都国王一起安葬于王家墓园。
(二)本都土地肥沃、谷物繁多,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一时期本都与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帕加马的阿塔罗斯王朝处于长期战争,关于法尔纳克一世即位时间不是很确定,但至少在前18年当上本都国王,并拿下之前本都国王意图染指的锡诺普。之后罗德岛向罗马抱怨法尔纳克一世的侵略企图,但没有后文。同一时间法尔纳克与邻近的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发生纠纷,两国都派出大使到罗马,互相指控对方的恶行。前年春天不等出使罗马的大使归国,法尔纳克率*入侵帕加马,并与卡帕多细亚国王阿里阿拉特四世和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斯二世交战。战争很快得被罗马元老院所派的代理人中止,并厘清这次冲突因果。但法尔纳克一世以罗马的要求极不合理而拒绝,使协商破局,战争再度开启。期间经过不同的缘由中断几次,最终于前年夏天结束。因法尔纳克觉得再也无力与帕加马、卡帕多细亚和比提尼亚等势力对抗,被迫失去所有获得的加拉太和帕夫拉戈尼亚领土来换取和平,但本都依旧保有锡诺普并迁都于此。在本都王国的晚期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帕加马的阿塔罗斯王朝先后为罗马共和国所吞并,塞琉古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都衰退,本都直接面临来自古罗马的威胁。
(三)米特拉达梯六世在位期间本都势力达到全盛,科尔基斯和博斯普鲁斯王国都被本都征服,称霸黑海沿岸。还侵略罗马的属国比提尼亚和卡帕多细亚,这引发本都与罗马之间的战争。米特拉达梯六世经长期准备后乘罗马陷入同盟者战争无暇东顾之机进*罗马的亚细亚省,本都的兵力强于罗马在东方的驻*,计有步兵25万人、骑兵5万人、各类舰船艘。罗马驻*及其附属国*队仅有步兵17万人、骑兵1.8万人,而且驻防分散。战争初期本都*兵分三路,击败罗马在小亚细亚的*队,继而挥师进入欧洲,占领马其顿和希腊广大地区,所到之处受到深受罗马压榨的各族人民的欢迎。前87年罗马在东方的属地丧失殆尽,罗马元老院任命苏拉为统帅率*东征,前86年罗马*队先后在雅典、喀罗尼亚等地获胜,本都*被迫撤出希腊。与此同时小亚细亚各地由于战争负担过重,亲罗马派乘机活动,纷纷倒向罗马,本都陷于孤立。前85年米特拉达梯六世与苏拉缔结和约,放弃所占领土,交出舰队并付巨额赔款。留守亚洲的苏拉副将穆列纳借口米特拉达梯六世不履行和约挑起战端,被本都*打败,被迫停战。此战加强米特拉达梯六世的地位和影响,使他得以重整旗鼓、扩充*队,并联络西班牙反罗马势力,企图对罗马东西夹击。
(四)前75~前65年米特拉达梯六世乘罗马内部局势混乱之机,为夺取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向罗马宣战。本都*分头并进,击败罗马*,占领比提尼亚,进而攻占赫勒斯滂沿岸大部地区。罗马统帅鲁库鲁斯率大*反击,迅速收复失地,夺回比提尼亚,并侵入本都境内。米特拉达梯六世逃往亚美尼亚,不久又卷土重来。前66年罗马派庞培出使东方,同帕提亚帝国结成同盟,以孤立本都国。前65年米特拉达梯兵败,逃往黑海北岸。为东山再起加紧搜刮民财,激起民愤,在部队哗变后于前6年自杀,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结束。其子法尔纳克二世向罗马投降,被罗马人当作盟友,仍旧称为本都国王兼博斯普鲁斯国王,但其统治区域只有博斯普鲁斯之地。法尔纳克仍旧希望夺回本都之地,于前48年趁罗马内战之机进*安纳托利亚,结果在泽拉城(今土耳其境内)附近被凯撒彻底击败(泽拉战役),但本都王国仍旧被作为罗马的附属国而保留,直到64年被罗马皇帝尼禄废除。博斯普鲁斯王国位于黑海北岸,建于前年,首都潘吉卡裴(今乌克兰刻赤)。从西元前5世纪起,博斯普鲁斯各城市的贸易即由雅典人操纵。博斯普鲁斯王国在斯巴突西特王朝统治时期(前48年~前),由于经营粮食、鱼类和奴隶的贸易而日益繁荣。前4世纪至前世纪上半叶国势盛,领有今塔曼、刻赤两半岛及菲奥多细亚等地,与古希腊诸城邦有贸易关系,其文化也深受希腊影响。
(五)前09年的高加索地区爆发争夺王位的内战(塔特斯河战役),国王塞西罗斯二世率领王*打败叛*,夺取胜利。然而塞西罗斯二世随即在追杀叛*时战死,王国落入其叛乱的弟弟埃梅罗斯手中,在埃梅罗斯统治下博斯普鲁斯王国达到历史上的最强盛时期。前世纪中叶国势渐趋衰微,前年依附于本都王国。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故去后其子法尔纳凯斯二世被罗马将*庞培立为博斯普鲁斯-辛梅里安(今克里米亚地区)的君主,前49至前44年罗马发生内战,法尔纳凯斯乘机重建其父王的本都王国,并通过征战扩充其在小亚细亚的统治范围。凯撒在稳定埃及的局势后率*北上,进入小亚细亚,前47年5月凯撒大*在本都的泽拉战役中大败法尔纳凯斯及其所部。1世纪博斯普鲁斯王国出现一个新王朝,在罗马帝国的庇护下进行长达00年的统治。从42年开始这个王国时而归属蛮族、时而归属拜占庭,70年为匈人所灭。亚美尼亚王国在传说中神射手海克率众击败亚西利安国王贝勒斯的*队,建立第一个亚美尼亚王国。前年亚美尼亚各王储领地统一并归属于同一个*府之下,自此地理上和*治上的亚美尼亚概念因而诞生。亚美尼亚第一次落入帕提亚的势力范围发生在密特拉达特斯二世统治时期(前12-前88)米特拉达梯二世打败亚美尼亚王阿尔塔瓦斯德斯,并将其长子提格拉涅斯二世(日后被尊为“大王”)扣做人质。
(六)前94年阿尔塔瓦斯德斯去世,提格拉涅斯答应割让土地给密特拉达特斯二世,由后者扶植登上王位。前8年提格拉涅斯受叙利亚人的邀请继塞琉古王朝大位,前88年密特拉达特斯二世去世,提格兰二世转而支持哥塔尔吉斯一世,并要求回收以前割让的领土,此外附带阿特洛帕特内-米底和戈尔杜艾内地区。可是亚美尼亚独立的复兴只是短暂的,因为提格拉涅斯把罗马人和帕提亚人都给惹恼了。卢库卢斯在提格兰诺凯尔德战役和阿尔塔沙特战役击败提格兰二世,庞培最终给提格拉涅斯的帝国美梦画上句号。提格拉涅斯的儿子和继承者被迫在罗马和帕提亚双方间走一条微妙的平衡路线,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王位,亚美尼亚王国从此成为罗马和帕提亚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