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温经典王以欣解读希腊悲剧俄瑞斯特 [复制链接]

1#
古希腊戏剧佳作欣赏希腊悲剧——《复仇女神》剧作者:埃斯库罗斯演讲人:王以欣(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古希腊神话研究者,著有《神话与历史》、《寻找迷宫》、《神话与竞技》等书籍。)概要当我们试图欣赏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时,仅从孤立的文本去理解,常常不得要领。演讲人试图把听众们带回到作品赖以产生的古希腊社会文化氛围中,借助某些背景知识和悲剧理论,帮助大家理解《复仇女神》这部悲剧杰作,并试图回答以下的问题:埃斯库罗斯在选择悲剧素材时,为什么不选择现实历史题材,而对古老家族的神话故事情有独钟?他创作这样的悲剧意图何在?旨在传递怎样的思想观念?达到怎样的社会效果?他为什么如此设计故事的剧情?如此改编古老的神话故事?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是古典学者的研究课题,也是《俄瑞斯特斯》剧本的读者们所关心的问题。最后,演讲者通过介绍和分析剧情,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治、历史、伦理、审美、风俗制度等诸多问题。精彩点评寇方墀感谢王以欣教授的精彩演讲,神界与人间,正义与血债,天界王权与社会伦理,父权与母权、习俗的合理性与自相矛盾性,以及戏剧创作背后的*界关系…………可谓全视角,深挖掘,最终峰回路转,互相残杀的家族悲剧在伟大的雅典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结局令人欣慰!感谢王老师,这真是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胡继华谢谢主持人,谢谢群主,谢谢王以欣教授的演讲。王教授反对孤立地解读古典,而是将古典放回到古希腊历史文化系统之中,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去生活古人的生活,去感受古人的感觉,甚至去犯古人所犯的错误。沐浴在古典氛围之中,用中国话说,可谓知人论世,直探古人之心及其不了之情。王教授的以史证诗,诗史互相彰显的方法,值得重视。西班牙裔比较文学学者ClaudioGuillen一言以蔽之:诗学乃是一个系统,一个随着历史大化的系统,一个遵守适者生存大法的心灵秩序。剥离历史脉络,古典学研究可能成为单文孤证,没有以意逆志之效,却有郢书燕说之谬。我常想,悲剧诗人为什么青睐那些凤毛麟角的显赫家族,对帝王世家的命运倾注如此之多的悲情?王先生在神话之中去寻觅肃剧题材的思路,起码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视角。如果诗学是一个系统,那么,剧情分析也好,肃剧美学沉思也好,*治哲学寻绎也好,自然也都是接近古典、解读先贤、回味历史余韵的方式之一。《奥瑞斯特斯》三联肃剧的解读到今晚完美收官,恰好是中国农历的中元节。中元者,必须祭奠祖先,以求法善圆满,功德无量。这当然也是回味古典、追思往圣之时所不懈怠地追求的目标。在下欣得群主信任,有幸聆听三位学者虔心谈道,见证他们的文心文德嘉惠学林。遵照群主之嘱,在下听着、读着、想着,当然也写着,尽力简明扼要真诚地归纳听讲感受。不诚无物,诚者自成。群主令在下略作补充,当然也是在下的妄念之一。我解补充,意蕴两层:一是接着说,补充观点;一是对着说,补充视角。后者对于治古,在下以为最为重要——古典在不同视角的透射之下,不仅生香活意,而且元气淋漓。何为真元?何为终极真实?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言简而括之:不同视角下所获取的真实是也。埃斯库罗斯《复仇女神》解析王以欣埃斯库罗斯半身像公元1世纪前期大理石雕像,现存罗马卡皮托博物馆(MuseiCapitolini)前言各位群友,各位听众,我很荣幸应井玲老师之邀,为大家试讲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三部曲《俄瑞斯特斯》的最后一部。虽然我不是搞戏剧研究的人,对文艺理论知之甚少,但此讲座却是一个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成熟的演讲,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也很希望听取大家的意见来充实自己。感谢寇老师的主持,感谢各位评点老师的辛劳和智慧,现在我就开始演讲了。因为内容较多,恐怕会超时,感谢各位足够的耐心。正文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平生撰写了70-90部悲剧,其中完整存世者仅七部,而《俄瑞斯特斯》是古希腊硕果仅存的完整的悲剧三部曲,其文学和思想价值自不待言。《埃斯库罗斯全集》英文版很多古典爱好者对古希腊文化充满尊敬和好奇,也对大名鼎鼎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有如雷贯耳之感,很想阅读和欣赏他的代表性作品,感受其中的审美价值,领略其中的思想人文价值。所幸他的作品已经有了完整的译本,这要感谢罗念生先生的伟大贡献,使我们能够逾越语言的障碍,跨越年的时间跨度,与上古时代的悲剧诗人展开心灵的交流。然而,大家在阅读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作品时,尤其是《俄瑞斯特斯》三部曲,总有某种镜花水月,终隔一层的感觉,并不能像这部作品当年在雅典上演时赢得头奖,在观众中激发起的那种共鸣。大家或许会感到奇怪埃斯库罗斯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复仇的故事题材呢?而且这种复仇还是亲族间的仇杀,妻子为女儿向丈夫复仇,儿子为父亲向母亲复仇,这些违反人伦纲常的做法,对受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中国人来说,总会感到匪夷所思。王以欣我想,这就是文化差异,文化隔阂问题。如果你想欣赏古代的某部文学艺术作品,你就必须了解这部作品赖以产生的古代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甚至还要了解一点思想文化史方面的背景知识。否则,你就会有终隔一层的感觉。我们今天看到的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作品,是一个已经同它赖以产生的社会相脱节的孤立文本。因而,这部作品曾让当年的雅典听众如醉如痴,乃至迷狂,却无法引起你的思想共鸣,甚至有不知所云,味同嚼蜡之感。另外,如果你对悲剧这种文艺形式的特征缺乏了解,也会妨碍你的审美感受。因而,了解一些文艺理论知识,也就是美学知识,读一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郎吉努斯的《论崇高》、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等,都有助于你欣赏这部古代艺术杰作。因而,在对《复仇女神》这部悲剧的剧情展开分析之前,请允许我先对这部作品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源流做个简要介绍。罗念生译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贺拉斯的《诗艺》中译本此外,在对剧本的人物、剧情和思想内涵展开分析之前,我们也会很自然地提出某些疑问:埃斯库罗斯在选择悲剧素材时,为什么不选择现实历史题材,而对这些古老家族的神话故事情有独钟呢?他创作这样的悲剧究竟意图何在?希望传递怎样的思想观念?达到怎样的社会效果?他为什么如此设计故事的剧情?如此改编古老的神话故事?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是古典学者的研究课题,也是《俄瑞斯特斯》三部曲的读者们所关心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我们就不能真正认识这部作品的思想人文价值,就不能真正欣赏这部艺术杰作,也就不可能对之发生心灵的共鸣。《俄瑞斯特斯》三部曲是由《阿伽门农》、《奠酒人》和《复仇女神》三部悲剧构成的。埃斯库罗斯悲剧三部曲《俄瑞斯特斯》英文版海报前两部悲剧已由*薇薇和杨蕊博士为大家分析过了。她们从剧本内容和戏剧自身特点出发,为大家剖析了前两部悲剧的结构特征、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传递的思想内涵等,有些上升到哲学、伦理学和美学的高度。我本人不是搞文艺理论和戏剧研究的,提不出高深的思想,但作为一位对希腊历史、文化、宗教和神话略有了解的读者,谈一谈我个人之浅见。首先,我想谈谈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素材悲剧在古希腊被认为是一种庄重严肃的文艺形式,与插科打诨讽刺挖苦为特征的喜剧迥然不同,这可能同悲剧的起源有关。悲剧是从古代的酒神颂歌(dithyramb)演变而来的,因而带有神圣性和庄严性,有合唱队的参加、抒情诗的朗诵和歌舞的表演。演员的台词是韵文,因而古希腊悲剧的作家也被称为诗人。海马上的阿里昂(AriononaSeaHorse)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画家布格罗(WilliamAdolpheBouguereau),阿里昂是公元前7-6世纪的希腊诗人歌手,传说的酒神颂歌发明者,据说曾被海豚搭救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荷马和赫西俄德,他们用庄严的六部韵诗歌讲述诸神与英雄的故事,包括宇宙创世,诸神间的风流韵事,神与凡人的爱情以及他们后代的故事。这些后代就是英雄,他们生活在“英雄时代”,被认为是半神,含有神的血统,却是必死的凡人。古风时代的贵族大家庭皆以英雄的后代自居。为了光耀门庭,他们请史诗诗人们宣传其祖先,编造其神话,赋予他们种种非凡的故事。因而,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们都是非凡人物,虽然是凡人,却是了不起的凡人。他们是神的后裔,受到神明的特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