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
知道《目送》,是因为那篇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散文《目送》,看到这本书,才知道它的厚重,远远超过了母爱。
有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唯一以分离为目的的爱,就是母爱。《目送》这篇文章,表达的就是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在目送儿子离去的背影所产生的感触,那是一个母亲对于想要走入儿子的世界而不能,想要重获与儿子的亲密而不能,想要为儿子遮风挡雨而不能……的无奈和悲凉,其中饱含了不舍,也有祝福。不舍孩子羽翼渐丰要振翅远飞,祝福孩子能够穿越风雨,搏击长空,收获彩虹。说到背影,说到目送,不由得想起朱自清,当年父亲为他送站,给他带来了橘子,也让他多年后仍能感受到父爱的余温。无论是孩子,还是父亲,他们的背影都告诉我们,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读来感到十分悲凉。
让我更加感动的,是龙应台对于母亲的深情。她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所以非常健忘,不仅不记得女儿的名字,认不出女儿的容貌,也不记得和女儿有关的任何事情,即使龙应台每天都给她打一个电话,即使她经常去看望母亲,也无济于事。她带着母亲散步,陪母亲睡觉,给母亲放她最爱的周璇的《天涯歌女》,给半夜醒来的她热牛奶……这些小细节,倾注着女儿对母亲的无限爱心。“天微微亮,她轻轻地走到我身边,没声没息地坐下来。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为影子。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
?
身为女人,作者看到了母亲的衰老,担心着母亲有一天会离去,可与此同时,她也在遭受着来自年轻一代的儿子的嫌弃。龙应台在康河边散步,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只白天鹅脖子蜷缩在自己的鹅绒被上,旁边一只小鸭独自在玩水的影子,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我跪在江离丛中拍摄,感动得眼睛潮湿,华飞一旁看着我泫然欲泣的样子,淡淡地说:“小孩!”后来,龙应台在一株巨大的栗子树上发现一只长尾山雉,兴奋地指给华飞看——他却转过身去,一个快步离我五步之遥,站定,说:“拜托,妈,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了。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五岁的小孩!”
无论我们多么不愿意承认,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无可奈何地存在着,而且似乎是个巨大的鸿沟,毫无弥合的可能。父母在很多方面不仅无法指导孩子,甚至还会被孩子轻视。比如爱情,十七岁的华飞已经不相信纯纯的爱,他认为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关系。当母亲要给看音乐剧演出的儿子提示“权力和美色交换”,遭到了儿子不耐烦的反驳“妈妈,我才十七岁,你不相信爱情,我总得相信点什么吧?”我们总是害怕孩子吃亏,总是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总是不想让孩子在童话中耽溺太久免得过于幼稚,可是,当孩子真的早熟,当孩子不再需要我们的教导,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做普通人会感受到不被认识、不被理解的孤独,作为明星呢?在《山路》中,蔡琴的演出引发了媒体的追逐和观众的掌声,可是,又有谁在乎她的人生呢?她的前夫去世了,“一个曾经爱得不能自拔的人死了,蔡琴,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告别,哪一首歌,是在重新许诺,哪一首歌,是在为自己做永恒的准备?”台上深情演绎,台下五万人幸福地欢唱,唱出一代人的心声,可是与此同时,一辈子被称为才子的沈君山,一个人在加护病房里,一个人。一边是热闹,一边是寂寥,一边是欢笑,一边是惆怅,“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的,即使亲密如父母、夫妻,依然谁也无法替谁活一秒。
那么,什么是寂寞呢?龙应台有很多朋友,平时也总能得到朋友的照拂。可是,再热闹的宴席,也有散的时候,再亲近的朋友,也无法成为家人。有一年,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几个朋友在龙应台的山居聚会,饮酒谈天,到十一点半的时候,大家纷纷起立告辞,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人度过。大家一哄而散,尽管走之前把酒杯碗盘洗净,依然会让人感觉反差巨大。有一个朋友心有不忍,打电话过来,龙应台轻轻地说“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是啊,很多人因为害怕寂寞,所以要经常和朋友聚会,用酒精麻醉自己,或者一定要结婚,结了婚一定要生孩子,家里人丁兴旺,最是热闹。只是,“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前一种寂寞,其实也不一定去得那么快,有多少人在承受丧偶式婚姻的痛苦,又有多少夫妻形同陌路、同床异梦,或者为了孩子勉强维持婚姻,或者孩子叛逆厌学让父母焦头烂额。后一种寂寞,大概就是国破家亡的人才能体会。对于生活在和平国家的我们可能难以体会,但是,经历过汶川地震失去亲人的人、当今西方国家因为战争和饥荒造成的难民,大概无时不在体会吧。
《共老》表达的是兄弟姐妹之情。当今中国,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可能很难体会,可是对于我这样有两个姐姐的人而言,就可以很容易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感受了。我们不像朋友那样经常关心,不像爱人那样耳鬓厮磨,不像夫妇那样同船共渡,只是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各自承担各自的选择。我们的相聚是因为看望父母,如果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我们是否还会相聚?可是另一方面,我们见证过彼此的成长,我们知道彼此很多秘密,我们知道彼此是可以信赖的人,这就像作者描述的,我们是同根生,是同一棵树上不同的树冠,看起来我们距离很远,但我们的根连在一起。
除了比较个人的母子情、兄弟情,作者还阐释了很多其他的情感,有待读者一一体会。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感谢作者用敏锐的观察,捕捉了很多生活当中的小感动、小细节、小感触,让我们在阅读此书的时候,自己的某些记忆也鲜活起来。随着作者的视角,我们的眼界也突破了庸常的生活,上天入地,飞越国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更丰富的人性。
除了思想,我最欣赏的是作者的文字,可以非常细致生动地描摹一种景象、一种感觉,可观、可感、可触。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字里行间,体现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体现在对风景的描摹;作者的博闻广识,体现在对很多冷僻事物的指认,以及对古往今来文学著述的引用。因为有了和伟大灵魂的对话,所以作者的生活丰富有韵味,因为有了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所以作者的眼睛里和笔下,才有那么多风景。
艾达小语
如果喜欢,就打赏一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