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年第4期总第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观察与思考
图像叙事与城邦教育——论神庙在希腊城邦的社会意义
李艳辉
神庙在希腊城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其中的原因莫衷一是。在“城邦艺术”语境下,图像角度的分析可以为神庙的社会意义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神庙建筑图像分内部神像和外围图像两类,前者是城邦保护神的具象形式,后者表现的是传说中的战斗题材。二者紧密联系,共同完成了一个关于城邦生存逻辑的叙事,并启示公民与神各尽其责,时刻警惕,英勇战斗。图像空间是城邦的缩影,图像内容是城邦生活的反映。两组图像代表了城邦生活最重要的两大要素:“祀”与“戎”。神庙是城邦的最高精神寄托,图像是城邦教育的重要手段。
希腊城邦;神庙;图像;“城邦艺术”;城邦教育
一、引言
神庙在古希腊城邦(polis)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到古风(Archaic)时代末期,纪念性的神庙建筑成为希腊城市的中心特征,几乎成为一座城市的先决条件[1]。布尔克特甚至将希腊文化视为一种“神庙文化”[2]。神庙在希腊城邦中因何如此重要呢?
神庙与宗教联系密切。宗教在希腊城邦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神庙是宗教活动中心吗?希腊宗教活动的核心行为是献祭动物、谷物、饼类或酒类,地点在露天的祭坛[3]。祭坛独立于神庙,且往往位于后者正门(往往在东侧)前方。神庙建设的初衷及后来的主要功用是放置神像,神庙与宗教仪式似乎并无直接关系[4]。神庙内部空间用于容纳献给神的供品,以及一尊神像[5]。而且,神庙平时很少有人进入,神庙的内部甚至对进入者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公元2世纪,希腊旅行家、地理学家波桑尼亚斯提到了这种限制进入的12个例证。至于这种限制是出于宗教原因还是内部财物的安全考虑,抑或二者皆有,尚不明确[6]。不过,祭坛与容纳神像的神庙共同构成了“圣域”,在数世纪内被希腊人所崇拜[7]。
神庙还具备储存的功能,被用于安置神像和存放供品。神像本身即为重要的艺术品,有时又包含极为珍贵的材料,例如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Parthenon)中的雅典娜(Athena)巨像、奥林匹亚(Olympia)宙斯(Zeus)神庙中的宙斯巨像以及阿尔戈斯(Argos)赫拉(Hera)神庙中的赫拉巨像,这些都是克吕塞勒凡汀(Chryselephantine)像,即*金—象牙嵌饰像。其中,雅典娜巨像使用了40塔兰同[8]的纯金[9]。神庙中还有大量的供品,从普通陶像到镶嵌珠宝的箱子,从华服到金冠。这些供品除了体现宗教意图之外,本身即为大量的财富。凡·斯特拉滕说希腊神庙有时被塞得过满,以至于神像几乎无法被看到。所有墙面上都挂满了供品牌匾、花彩、花冠,以至于朝拜者克服极大的困难才能穿过供品[10]。阿莉舍认为,神庙就像杂乱而拥挤的古董店或博物馆的储藏室[11]。富勒顿指出,帕特农没有祭坛,也没听说其有相关的祭司,因此甚至有人认为帕特农神不是一座神庙,而是一座精心修建的宝库[12]。然而,过分强调神庙的宝库性质是不恰当的。
神庙除了具备现实功用,还是艺术品,是希腊建筑最典型的发明[13],是最有希腊特色的建筑[14]。神庙是建筑与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建筑结构与图像紧密联系。阿诺尔德·豪泽尔指出,截至公元前5世纪末,在漫长的时期内,绝大部分雕刻家的作品都为建筑服务[15]。希腊人为何如此重视神庙的图像装饰呢?建筑图像具有怎样的性质呢?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品,其价值也主要不在于装饰性。建筑图像是希腊图像的典型代表。托尼奥·赫尔舍(T.H.lscher)认为,“在古典(Classical)时代,图像作品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对于古代的图像作品而言,与其问在什么意义上,艺术家创造了它们和观察者理解了它们,不如问社会群体是如何与它们朝夕共处的”[16]。可以说,图像已经深刻融入了希腊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希腊古风、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与城邦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艺术:她的赞助者是城邦,观众与评判者是广大城邦公民;她的展示场所是城邦公共场所,她的创作目的主要在于城邦意识的传递。艺术是连结公民与城邦的强固纽带。考虑到艺术与城邦社会的紧密联系,笔者愿意将其冠以“城邦艺术”之名。建筑图像是“城邦艺术”的典型代表,因而,对前者的解读绝对不能脱离后者的语境。
神庙的图像分外围图像与内部神像(偶像)两种——当然有时并非二者同时具备。“典型”希腊神庙的先祖最早可追溯到萨摩斯岛(Samos)。当地的第一座赫拉神庙建于公元前8世纪前期[17]。它可能是一座长而简陋的房子,用泥砖建成,带有一排位于中央的木柱作为屋顶的支撑物。公元前7世纪末,希腊神庙采用石头作为建筑及装饰材料。在奥林匹亚,建于公元前年前后的赫拉神庙,标志着使用原始建筑材料向石料过渡时期的终结[18]。早先希腊神像为木雕(xoanon),公元前7世纪后期,在埃及雕像的影响下,希腊人开始创作自己的大型石雕像。这些石雕像的部分功用是被当作神像。神像一般位于正殿(见图1)西端——即最深处,面向门口[19]。建筑雕塑形式以石质浮雕为主。最早的希腊浮雕作为纪念性神庙的装饰物,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20],其受到埃及与近东的影响[21]。希腊化时期以前,希腊世界的神庙样式以柱式及其它细节特征相互区别,主要分为两种:爱奥尼亚式和多利亚式。最早同时具备典型多利亚与爱奥尼亚风格特点的神庙是科尔居拉(Corcyra)岛的阿尔特弥丝(Artemis)神庙和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二者均建于公元前6世纪前期[22]。一般而言,神庙可供雕塑装饰的区域包括:两面山墙(pediment,钝三角形,一般位于神庙东西两侧,见图2)、多利亚式神庙的陇间壁(metope,正方形或者接近正方形)以及爱奥尼亚式神庙的中楣(frieze,狭长的矩形,见图3)。
图2德尔斐雅典宝库(多利亚式)示意图(“宝库”为一种缩小、简单化的神庙,其形制与神庙类似。图中山墙的位置与形状对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都具有代表性)
图3多利亚式神庙的陇间壁与爱奥尼亚神庙的中楣示意图
学界对希腊神庙建筑图像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