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的艺术古罗马诗人被流放,因为作品, [复制链接]

1#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爱的艺术》这本书。不过不是那本弗洛姆的关于心理学的“爱的艺术”,而是比其早了将近两千年的古罗马时期的诗人奥维德的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

关于作者

奥维德,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诗作颇丰,在著名诗人维吉尔、贺拉斯相继去世后,独占罗马诗坛鳌头,但中年惨遭流放,最后殁于他乡。

奥维德

奥维德出身于罗马以东苏尔基的一个骑士家庭,家境殷实,青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在罗马研修修辞学,后去雅典深造,并游历小亚细亚、西西里等地。

其父没有担任过官职,很希望儿子在政治上发迹。奥维德起初曾遵从父亲的愿望,出任过一些低级官职,但他的志趣却在诗歌,因此尽管在他面前展现着一条畅通的仕宦宏途,他还是毅然弃官从文,以诗歌自娱。

奥维德很早便开始写诗。他的第一部诗集《恋歌》问世于公元前15年,为先前陆续发表的诗歌的汇总,初为5卷,后合为3卷。到公元2年,他又陆续发表了《列女志》(拟情书21封,多为神话传说中被遗弃的女英雄致她们丈夫的信)、《爱的艺术》、《论容饰》(谈脂粉等化妆用品)、《爱的医疗》等。

在这之后,奥维德转入长篇叙事诗《岁时记》和《变形记》的创作。《岁时记》按月记述罗马的宗教节日和有关传说、典仪、习俗;《变形记》则自开天辟地始,按时代顺序叙述古希腊神话传说,直至当代的凯撒、奥古斯都升天成神。

公元8年,奥古斯都将奥维德流放黑海岸边的托弥(今罗马尼亚康斯坦萨),那里是罗马刚刚征服的东部最边远地区,空旷荒凉,奥维德陷于极度孤苦、愁怨中,在那里度过了10年的流放生活,直至生命终结。

突然的流放打乱了奥维德的创作计划,也严重打击了他的心灵。当时,他刚写完《变形记》初稿,《岁时记》才完成一半,他在悲愤之中命人将两部诗稿焚毁,幸亏他的友人存有抄本,才使两部诗稿得以流传后世。

变形记中的插图

在经海路去流放地托弥的途中,他在伊奥尼亚海上遇到风暴,船将倾覆,他突然感到流畅的诗句又在他的脑海显现。他在希腊大陆度过冬天,改由陆路经色雷斯去托弥,于公元9年春到达流放地。在色雷斯时,他将途中写成的诗汇集成《哀歌》第1卷寄回罗马,到达流放地后又立即写出为自己辩护的长诗一首(计行),作为《哀歌》第2卷。

此后奥维德仍作诗不辍,每年成诗一卷,即《哀歌》第3、4、5卷。此外,他还写成不少诗体书札,于公元13年将它们汇集成《黑海零简》3卷(第4卷在诗人死后发表)。他在流放期间甚至学会了当地语言,用当地土语写作。他还曾准备续写《岁时记》后6卷。这期间,诗歌成了他孤寂的流放生活中的主要慰藉。

奥维德在流放期间曾一再请求奥古斯都宽赦他,哪怕是换一个环境较好的流放地也行,但奥古斯都一直加以拒绝,甚至在公元14年奥古斯都死后,他也未能被召回。奥古斯都的继承人提比略也是一个非常固执、严厉的人,所幸其子日耳曼尼库斯性格较为随和,并且爱好诗歌,给奥维德回罗马带来一线希望。

日耳曼尼库斯本来将于公元18年东巡,巡视范围包括奥维德的流放地托弥,奥维德热切地准备将《岁时记》诗稿呈献给他,并附加一篇献辞,但长期的流放生活严重损害了奥维德的健康。他未及完成自己最后的愿望,便于公元17年末(或18年初)离开了人世,葬身于流放地。

关于《爱的艺术》内容

长诗《爱的艺术》用双行体格律(又称哀歌体,感兴趣的朋友可搜索了解一下)写成,内容是向未婚或已婚青年男女传授情爱艺术。

戴望舒翻译的“爱的艺术”

全诗分3卷,前2卷指导男子,第1卷说明如何去各种热闹的公共场所(如市场、城门、长廊、剧场等)和在宴会上用心寻找动心的女子,如何通过结识侍女、赠礼送物、书信传情、坚持忍耐、甚至发誓等,获得对方的好感和爱情。

第2卷则叙述如何像苏格拉底教导的“认识你自己”那样注意使自己的行为举止适度,显得态度殷勤、关心对方,像服军役那样不怕吃苦忍辱等,以保持对方的爱情。

第3卷是稍后补写的,专门指导女子,要她们以注意装束打扮、仪态举止,学习各种技艺和游戏作为手段,获得和保持男子的倾慕和爱情。

关于《爱的艺术》的争议

《爱的艺术》问世后,诗歌艺术受到人们的赞赏,诗歌内容却受到多方面的指责。由于这部作品重点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之术,对当时奥古斯都所推行的道德改革起了破坏作用,导致了奥维德后来的被流放。

关于这次流放,奥维德在《哀歌》第2卷中称,是两个原因害了他,即“诗歌和错误”。关于诗歌,他说:“诗歌使我和我的生活终因《爱的艺术》受到凯撒的惩罚。”《哀歌》第2卷中他为自己作了辩护:他承认《爱的艺术》写得“不严肃”,但他认为对诗的指责不公正,对他本人的责罚太严厉。

古罗马生活场景

首先,尽管《爱的艺术》有可指责之处,但并不违法,因为他唱的是“合法的、允许的情爱”。其次,不能认为此诗教唆青年学坏,因为诗人在《爱的艺术》中一开始就指出,如果贞淑女子看了此书真的便会学坏,那么这些女子便什么都不能看,因为即使最枯燥的编年史中也有关于私情的记述。问题在于阅读者本身,只要读者有意,看了什么都会学坏,因为最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一面。如果怀着纯洁的心灵读他的诗谁也不会学坏。

再次,对他的诗要求不公正。如果他的诗不道德,那么剧场、竞技场男女混杂,那里的表演对于观众来说比他的诗更危险;甚至长廊、神庙都应关闭,因为有多少情人在长廊里幽会,有多少女神流传着风流佳话,朱庇特又使多少女子成了母亲。

最后,对他本人的处罚太苛刻。自古代希腊至当代罗马有多少诗人写爱情诗,但只有他一人受到惩罚,更何况这部诗不是新作,当时允许发表,时隔多年后,青年时期的过失却在老年时受惩罚。

奥维德的这首辩护诗是在他到达流放地后随即写成的,其中的辩驳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从当时的社会生活看,《爱的艺术》乃是社会现实的写照。奥维德称他所唱的是“合法的、允许的情爱”。我们从当时的戏剧中可以看到,古希腊罗马社会久已形成这样的风俗,即允许未正式成婚的男子(一般在30岁以前)生活稍许放纵,到罗马共和国末期更是如此,因此《爱的艺术》中的描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自亚历山大里亚时期起风行教谕诗,人们喜用诗歌形式阐述各种问题,包括自然科学问题,如生物、医学、天文、星象等,《爱的艺术》只是诗人运用自己出色的赋诗才能,模仿当时流行的教谕诗风格,对这种“合法的、允许的”生活进行“理论性”的概括总结而写成的一部戏谑性诗歌。奥维德在谈到自古代希腊至当代罗马的爱情诗人时,几乎概括了古希腊罗马爱情诗的发展,主要抒发爱情哀怨的爱情哀歌在奥古斯都时期达到极盛,《爱的艺术》只是这种爱情哀歌的变体,一部偏于理性的著作。

诗歌虽然内容涉及情爱,但风格模仿教谕诗,显得也很庄重,特别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论点,诗人引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非常动人,给人一种艺术享受。诗中对罗马当代生活亦有精彩的描写。奥维德在政治上并不反对奥古斯都,他声称和平、欢乐的时代生活很合他的意,他甚至在《爱的艺术》中也多处借题发挥,赞颂奥古斯都的统治。

奥维德出生在战乱期,生活在太平盛世,《爱的艺术》反映的就是这一代人的享乐主义世界观。然而,《爱的艺术》的发表却是不合时宜的。还在共和国末期,社会道德的堕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安,作为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之一,奥古斯都上台后即致力于整顿社会道德,恢复古代纯朴风尚,为巩固婚姻和家庭关系,对放纵行为制订严格的惩治措施。

《爱的艺术》的内容与奥古斯都整顿社会道德风尚的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奥古斯都的不满。可是如前所述,《爱的艺术》是奥维德青年时期的作品,作品问世后引起的批评使奥维德亦有所悟。他曾继尔发表《爱的医疗》,建议不幸的情人用狩猎、旅游、农作等办法排除爱情忧伤,显然有平抚《爱的艺术》发表后引起的指责的意思。此外,他以后的《岁时记》和《变形记》创作一反先前的轻浮态度,完全是格调严肃的诗歌创作。那么奥古斯都为什么要在十来年后对这部诗旧帐重提呢?为什么要对一个对自己的过失已有悔悟的人进行如此严厉的惩罚呢?这还得从奥维德说的第二个流放原因中进一步寻找谜底。

奥维德称他遭流放的第二个原因是“错误”。但“错误”是什么,奥维德没有具体说明,因为他“不想再刺痛奥古斯都的创伤”,只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害了他,后悔自己看见了什么,从而犯了错误。接着他引述神话故事阿克特昂无意中撞见狩猎女神狄安娜在林间的泉水里沐浴而激怒了女神,被女神的猎犬撕碎作比喻,说明连天神都不宽恕凡人的偶然过失,他自己受惩罚也是势在必然。

奥古斯都

关于这一偶然的事件究竟指什么,史学家们作过多种推测,至今尚无明确的结论。一般认为,所指可能与奥古斯都的宫廷丑闻有关。奥古斯都的外孙女尤利娅生活极度放荡,奥古斯都不得不在公元8年将其放逐,同年奥维德也遭放逐。因此奥维德所言偶然过失可能与小尤利娅有关。可能是他看见了什么犯忌行为不便明言,也未及时向奥古斯都禀报。

奥古斯都家族历来声名不佳,屡次出现生活丑闻。这些生活丑闻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政治攻击的口实,特别是在奥古斯都晚年因无子嗣而使接班人问题成为迫切而尖锐的问题的时候,更成为克劳狄乌斯家族(其妻系)和尤利乌斯家族(其女系)为争夺接班权而进行斗争的工具。

奥古斯都的亲生女儿大尤利娅在公元2年因生活放荡被流放,现在大尤利娅的女儿小尤利娅又遭流放,可能是克劳狄乌斯家族在接班人问题斗争中占上风的结果,但可能也是奥古斯都本人为维护自己的声望而采取的不得已之痛举。奥古斯都虽严厉整顿社会风尚,但效果一直不显著,自己家庭的丑闻更有害于他的声誉。他流放小尤利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他自己秉公执法的形象,然而小尤利娅事件对他来说太不利了。为了缩小这个事件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个事件融入普遍的社会道德堕落现象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爱的艺术》被作为这种堕落的根源而重新提出,奥维德本人便成了这种堕落的替罪羊。这样看来,“诗歌”和“错误”既是两个孤立的事件,但作为诗人流放的原因,又是相互联系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