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唢呐,在西方叫做双簧乐器,这种乐器并不是汉族的发明。那这一种乐器究竟起源于何方呢?从对西亚的考古当中,我们有了重大的发现。
在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就诞生了可以吹奏的竹管乐器
在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不仅创造了最早的苏美尔文字,乌尔第一王朝,以及著名的古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还诞生了双簧管这样的乐器。
但遗憾的是,这里的乐器保存的并不完好。这主要是因为两河流域湿润的泥土以及制作乐器使用的竹管木料,以及用动物筋膜做成的弓弦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腐蚀。只有一些有关于进行音乐表演的图案能够证明美索不达米亚曾经拥有的乐器。
在公元前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留存了各种音乐表演的图案,这些图案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艺术种类。
在对乌尔王朝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一些乐器曾经引起了轰动,其中有了九架里拉琴的残余,还有一些竖琴、吹奏乐器和鼓。这一时期的乐器竟然已经有了相当完美的形状和音乐性。然而这些在公元前年左右的乐器并不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早的乐器。
在公元前年之后,当亚述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他们的艺术主要是用来歌颂国王的功绩的,其中一位亚述国王的战利品当中有一个盒子,刻着一些女乐师的图像。这些女乐师正在演奏手鼓和双簧管类型的吹奏乐器,在她们身后还有两个乐师在演奏轮廓分明的长方形乐器。
除此之外,在浮雕上,亚述王朝时期的镀金制杯上出现了两支双簧管乐器,此外还有竖琴、鼓和长颈琵琶,主要是一种军乐队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从制作工艺和雕刻的乐器图像来看,这些乐器是美索不达米亚经常使用的。
而在东方,埃及在公元前0年前后创立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他们的浮雕和壁画上可以看出古埃及音乐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一幅关于乐器的浮雕,左面是一个正在演奏长颈琵琶的男子形象,完全是一种侧面形式的正面律描绘,右边则是一位演奏两支双簧管乐器的女性,也是一种侧面的形象。
这里演奏的两支双簧管乐器叫做“祖马拉”,和亚述时期出土的乐器基本相似。这种乐器,乐器有四个指孔,长度约为50—70厘米。从壁画可以看出妇女们经常用它来进行演奏。
在萨卡拉墓葬群的南谢夫特卡墓还可以看到一幅关于乐舞的壁画图案,这大约是在第五王朝时期。这一壁画主要分了三层,中间一层为一小乐队,由一名演奏奈伊,一名吹双簧管,一名奏竖箜篌和另四名乐师坐着同样的手势。这里的双簧管等具有特色的吹奏乐器构成了埃及音乐的“古典”时期。
承接东西文明的希腊发明了风靡一时的“阿夫洛斯管”
希腊,作为继承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继承者,它的许多艺术形式都受到了这两种文明的规范的影响,乐器也不例外。
希腊人把双簧管乐器叫作“阿夫洛斯管”,很多地方出土的黑陶制品当中常有阿夫洛斯管的演奏图像。尤其是在希腊红绘风格陶器上,如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希腊欧菲罗尼奥斯彩绘的酒器上,就有一位演奏阿夫洛斯管的裸体艺伎。
作为经镶嵌在罗马皇帝路德维希的御座的背面和左右两侧的一幅浮雕作品,《路德维希宝座浮雕》左侧雕刻着一个焚香的妇女,右侧雕刻着一个吹阿夫洛斯管的裸体妇女。
在很多描绘古希腊神话故事的插图中,也有很多阿夫洛斯管的影子。比如很多酒神狄奥尼索斯参与下的歌舞活动,少不了的是阿夫洛斯管的伴奏。
阿夫洛斯管是一种双簧的乐器,有一对管子,声音尖锐刺耳且穿透力强,非常适合用于在大型的宴会上进行伴奏演绎。
其中有一幅描绘希腊神话的画是这样的,一个阿夫洛斯管吹奏者正在为跳舞的姑娘伴奏。还有一个吹阿夫洛斯管的青年正在为一位贵族演奏。这个贵族沉溺于酒和音乐声中无法自拔。
可以看出当时音乐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无可取代的。他们认为音乐起源于神,称阿波罗、安菲翁和奥菲欧等神是音乐最早发明者。音乐于是和他们的宗教信仰也息息相关。阿波罗崇拜仪式使用里尔琴,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仪式则用阿夫洛斯管。
因而尤其在古典时期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中,合唱及其他音乐部分都用阿夫洛斯管伴奏。
而到了公元前6世纪,阿夫洛斯管能够被单独使用作为伴奏乐器。公元前年在波锡奥斯比赛会上举行的音乐节中,萨卡达斯演奏了一首阿夫洛斯管乐曲《波锡奥斯的诺莫斯》。在公元前5世纪之后,关于阿夫洛斯管的演奏比赛也日益流行了起来。
当时这种乐器的风靡程度已经到了哪里有人声,哪里就有阿夫洛斯管。公元前年在曼梯尼亚战役中,斯巴达人在许多阿夫洛斯管的音乐声中缓慢地行进,他们的军队跟着乐器的节奏行进。来使得队伍的步调保持一致。
波斯的不断征服扩张使得“双簧”乐器一直向西传播
位于欧亚大陆的连接线上,伊朗高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年,居鲁士二世在此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古波斯帝国。当这种双簧乐器传入波斯以后,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苏尔奈伊,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波斯木管乐器。
苏尔奈伊这个词在新波斯语的意思是“宴会、膳食和大餐”,也有人叫它“宴会长笛”。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有许多来自萨珊王朝的出土文物中,苏尔奈伊形象经常出现。在一个银盘中,是一个骑圣兽在演奏唢呐。
苏尔奈伊主要流行于卢雷斯坦、察哈尔和巴赫蒂亚,以及库尔德斯坦和阿塞拜疆。在卢雷斯坦,主要在婚礼仪式和葬礼仪式上被使用。
随着欧洲人的不断旅行和贸易活动,这种双簧乐器也逐渐向西传递。在亚美尼亚,这个位于两河流域最北端的地区。在公元前6世纪到3世纪,这里建立起了大亚美尼亚国,这里的双簧乐器叫做祖尔呐,它是与双鼓同时演奏的一种管乐器,在民间非常流行。
到了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祖尔呐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低音祖尔呐,一种是高音祖尔呐,这种祖尔呐和大亚美尼亚地区一样是和双鼓同时进行演奏的一种乐器。它也是奥斯曼帝国最基本的一种乐器。
这种祖尔呐在用于独奏演奏时,声音丰富多彩并且气势雄伟,它尖锐的声音甚至可以响遍辽阔的原野。17世纪的欧洲人在来到奥斯曼帝国时曾描绘到这里的人们在婚礼上用两只祖尔呐和鼓进行合奏,并且他们都骑着马。
可以看出,当时祖尔呐是广泛被用在各种节日或者庆典上的,并且演奏的场面十分壮观,会有多人簇拥。在土耳其这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乐器。
这种祖尔呐在传入欧洲后又和欧洲的传统木管乐器进行融合,发展成了一种叫做“shawm”的乐器,这种乐器通常只用一块木头制作,有各种大小规模,从高音到低音均可以演奏。德国的“shawm”意思是芦苇杆,也就是说,演奏者需要跟芦苇哨片接触,通过吹气进行演奏。
这种乐器在亚洲和欧洲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还演变出各种吹奏的技法,为舞蹈进行伴奏,或用于军事训练上。克罗地亚地区也有一种类似于双簧管的传统木管乐器,在立陶宛则被称为“birbyne”。是用木头、树皮等制作而成的。
双簧乐器发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传入埃及叫作“祖马拉”,之后传入希腊又被称作“阿夫洛斯管”但他们都还属于同一种乐器。直到传入波斯后将双管改成了单管,并得名“苏尔奈伊”。这种古老的东方乐器从文明的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参考文献:
《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西方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