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忽必烈统一了全国,众多民族汇聚在一起,文化繁荣,风俗传统各异,于是乎,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大一统,在文字方面他就曾推出了八思巴文,但并没有成功,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八思巴文的字母繁杂,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根据史书的记载,忽必烈所创造的八思巴文融合了各个民族的语言,第一批有40多个字母,后来经过发展到了近60个字母。
所以,作为朝廷的官方语言和全国统一推行的文字,人们都必须使用这种复杂的文字。但是由于这类文字的字母繁杂,教授起来存在困难,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能够真正地掌握八思巴文,会使用的人并不多,人们大多是情况下还是会使用以前简单的文字,因此缺乏使用群体的文字当然难以推行成功。
其次,八思巴文只是一种进行注音的文字,较难拼写。历史上记载到,忽必烈登基第一年便推出了全国统一文字,就是八思巴文,但根据留存下来的八思巴文来看,这类文字并没有实际的意义,类似于现在的希腊字母和英文字母。要知道,朝廷是一国的重心,所以八思巴文就率先在朝廷中使用,朝廷大臣的奏折都必须要用八思巴文进行注释。但这类文字很难拼写,于是就造成了上书进言的过程冗杂,不利于皇帝抓牢政权,了解地方事务。那这类对巩固统治不利的文字推行失败也是毫无疑问的了。
总而言之,八思巴文没能推行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难度太大。
如果忽必烈当时能够进行调整,降低八思巴文的难度。使其成为普通人都能进行学习的一门语言,那推广起来也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