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浮沉千古五洲沧海之世界诸文明各国家概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https://m.39.net/disease/a_6160465.html

浮沉千古五洲沧海之《世界诸文明各国家概貌及世系》(第四章)

多元婉转,理性又叛逆,闲散又热情之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文明

西方世界有一句俗语“伟大属于罗马,光荣属于希腊”。

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就是古希腊,古希腊的人文和科学精神是西方文明重要的思想来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母。

广义的西方文明还和埃及、两河流域、阿拉伯文化关系密切,但主要成分来自希腊、罗马、基督教。

所以西方文明还有一个名字——两希文明,即希腊和希伯来文明,希腊、罗马、基督教分别给西方文明做出了不同贡献。

希腊文明对西方社会的贡献有以下几方面

西方民主制、公民意识

西方民主制起源于希腊的雅典。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雅典是希腊民主制,最发达的国家,希腊的民主制是彻彻底底的民主制,只要是希腊公民,都应当亲自参加国家大事的讨论、决策、管理,像制定法律、宗教祭祀、国家战争等。

如召开公民大会、选举国家执政官、讨论法律条令等重要事务,所有公民需要亲自参加,不能找人代替。这显然不同于现在欧美国家的代议制。

希腊民主制经常采用抓阄的办法,确定公务员岗位,如行政人员、法庭辩护人员等。所以希腊民主制是完全的民主制,履行公民义务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不得找借口拒绝或推诿。

由于施行完全的民主制,希腊国家的面积普遍很小,人口也很少,比如雅典国家最繁盛的时期,人口最多也就40万左右,和中国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差不多,所以希腊的国家又叫城市国家。

希腊的民主、公民社会,奠定了西方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公德意识的基础,西方文明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源于希腊社会的民主、公民制度。

以数学、几何学、哲学为代表的科学精神

希腊文明崇拜真理和科学精神,如数学、几何学、哲学、天文知识等,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实际上就是物理学家、数学家。

比如希腊哲学家之父泰勒斯,是希腊最早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毕达哥拉学派创始人——毕达哥拉斯,是著名的数学家。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对数学、几何学非常重视,柏拉图学园门前,立着一块大木牌:不懂几何学的人,不得入内。希腊人发明的欧几里得几何、阿基米德定律至今还在使用。

希腊文化崇拜智慧、热爱真理的传统,奠定了西方文明的科学精神的基础。

从希腊以后,西方文化的诸多层面,都渗透了科学精神的元素,如哲学、道德、伦理、美学、文艺等。

比如自公元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后,希腊文明的科学精神,迅速觉醒,并开始影响、支配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史,像西方近代哲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都受到希腊文化科学精神的直接影响。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把科学和理性视为西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对抗基督教信仰。比如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康德、黑格尔等人,都大力提倡希腊的科学和理性,反对基督教迷信。

西方文明的最典型特征之一,是希腊文化所代表的理性、科学精神,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直到今天,比如绝大多数西方哲学家都受到过专门的数学或科学训练,有些哲学家本身就是数学家或科学家,像莱布尼兹、笛卡尔、牛顿等人。

以悲剧、史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

西方文学的正宗和代表是悲剧和史诗,源头是希腊文化的悲剧艺术和《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西方诗歌文学的起源,其规模庞大,内容丰富,里面包含很多神话故事,像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神灵的生活,以及阿喀琉斯、赫科托尔等英雄人物的事迹,都在《荷马史诗》里面。

《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类似于中国的《诗经》《楚辞》。

《荷马史诗》是西方史诗文学的标本和规范,像西方中世纪的英雄史诗,歌德的《浮士德》等,都受到《荷马史诗》的影响。

西方文学还有另一种重要元素——悲剧。

希腊悲剧是西方悲剧文学的起源,在西方文化中占有很高地位。

西方人喜欢欣赏真正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如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故事都是真正的悲剧,没有任何喜剧或大团圆的成分。

西方文化重视悲剧的传统,源自希腊文明。

如希腊人创作的悲剧艺术——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美狄亚》等,现在还在西方舞台上上演。在西方人心目中,希腊悲剧和《荷马史诗》共同构成了西方艺术的摇篮,在西方文化中占有崇高地位。

作为西方文明的基本元素之一,希腊文化给西方社会,做出了重要而独特贡献,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文明的根基和核心。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泉,爱琴海区域又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爱琴文明发源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的中心又转至迈锡尼,因此爱琴文明亦被称为“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这一称谓源于古代希腊神话中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名字。

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是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

公元前两千年克里特岛上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克诺索斯。

克诺索斯位于克里特岛北部,其王宫由多座两层以上的楼房组成,并拥有专为祭祀所建的完美建筑群。克里特文明拥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亦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一支。

公元前年前后,希腊人主宰克里特岛,并逐渐与当地原有居民融合,克里特文明随之湮灭。

公元前十六世纪上半叶出现的迈锡尼文明,分布在希脂大陆及爱琴海诸岛,该文明得名于希腊最强大王国的首都迈锡尼。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它前后历时八百年。

希腊的古代作家把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原住民称为皮拉斯吉人、勒勒吉人、德里奥人和卡里亚人,他们与后来说印欧语的希腊人不是同一种族。

公元前年代末和公元前年代初,第一批操印欧语的希腊人从多瑙河流域进入希腊半岛,史称阿卡亚人,他们以南希腊的迈锡尼为中心,发展起迈锡尼文明。

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一支称为多利亚人的希腊人入主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毁灭了迈锡尼文明。

在此过程中,外来的希腊人与原住民混居,逐渐形成希腊四个主要方言区,即南希腊大部分地区和克里特岛的多利亚人,南希腊北部的阿卡亚人,北希腊和中希腊大部分地区的伊奥利亚人,中希腊的阿提卡、隔海相望的小亚和爱琴海诸岛的爱奥尼亚人。

约公元前年代初,希腊爱琴海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时代。

公元前年代,希腊青铜时代进入鼎盛期,先后在克里特和迈锡尼形成两个文明中心,史称爱琴文明。

公元前十二世纪,爱琴文明衰亡后,希腊开始向铁器时代过渡。

整个古希腊的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爱琴文明时代(克利特-迈锡尼时代):公元前二十至公元前十二世纪;

荷马时代:公元前十一至公元前九世纪;

古风时代:公元前八至公元前六世纪;

古典时代:公元前五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四世纪晚期至公元前一世纪。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其时期大约为公元前二十世纪至公元前十五世纪。

克里特文明的特征是宏伟华丽的王宫建筑、精美的工艺品和强大的海上霸权。

克里特文明是英国学者伊文思根据克诺索斯王宫的传说于十九世纪末发现的。

被发现的克里特文明显示,约公元前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克里特文明被划分为早王宫时代(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和晚(新)王宫时代(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早王宫时代主要特征是小国分立,晚(新)王宫时代则出现了统一的克里特王国。

早王宫时代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起初是图画文字,后简化为线形,并向音节符号发展,约有多个符号,史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

晚王宫时代是克里特文明的繁盛期。

在米诺斯王统治时期,早王宫时代就已十分强大的克诺索斯王国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统一了整个克里特岛,甚至还把爱琴海上的很多岛屿和阿提卡纳入自己势力范围,其商站和殖民点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

约公元前年,操希腊语的阿卡亚人南下占领王宫,克里特文明衰落。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了希腊本土的迈锡尼。

迈锡尼文明是指南希腊的迈锡尼、派罗斯等早期城邦文明。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语人的一支——阿卡亚人创造的,其时约为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墓地文化,发掘出的青铜武器和工艺品都极精美。

以公元前年为界,按照王墓的形制和特色,考古学把整个迈锡尼文明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竖井墓王朝和圆顶墓王朝。

在改造线形文字A的基础上,迈锡尼人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即线形文字B。

迈锡尼一度很强大,曾攻打过埃及和赫梯。

公元前十三世纪迈锡尼又进攻欧亚交界的特洛伊,发生特洛伊战争。

公元前年,多利亚人南下,迈锡尼文明毁灭,希腊历史进入一个新时代——荷马时代。

迈锡尼文明灭亡之后,希腊的整个社会经济经历了一次全面的中断和倒退过程,主要表现在:代表了国家形成和较高的文明程度的繁荣的城市、雄伟的宫殿、发达的工商业、金银的流通以及文字的使用一概绝迹;希腊的人口下降,居民点稀疏;与东方的贸易完全中断;这一时期的墓葬极为贫乏,甚至没有发现一处像样的手工业作坊的遗址。

希腊十分明显地进入了一个贫穷、落后和封闭的时期,故有“黑暗时代”之称。

由于对这一时代的了解主要依赖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所以史称“荷马时代”。

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称为“古风时代”,与接下来作为希腊文化的鼎盛期的“古典时代”一样,其名称最初皆来自于美术史用语。

因为这两个时期的艺术品的风格保持着古朴到古典的连续性,而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也大体如此。

古风时代是希腊城邦形成的时期。

“城邦”一词在希腊文中称为“polis”,其原义十分丰富,既可指城堡、城寨,又可以指公民团体,后来引申为城市和国家。

一个典型的希腊城邦一般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城市中心和周围农村组成,以城为邦是其基本特色。

这些城邦诞生伊始,就凭借着铁质的武器和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恢复甚至超过爱琴文明时期。农业中,除葡萄、橄榄的大面积种植,谷物也有增产。

手工业中的制陶、造船、冶金业的发展更为迅速。而希腊各邦之间、希腊与西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也大为加强。

古老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丰盛遗产很快就被年轻的希腊城邦所吸收,并发扬光大。

通过对腓尼基字母的改造,希腊人有了自己的文字;通过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庙的神谕、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希腊人建立了既保持城邦政治独立,又保持文化认同的联合。

这些各自独立的希腊城邦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他们称自己为希腊人,称非希腊人为异邦人或蛮族人。

希腊城邦较之东方早期历史上林立的小国,从诞生伊始,就带着自己鲜明的个性:

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而没有像东方那样,由小型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

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希腊城邦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和农业都有面向市场的特点,这与古埃及、西亚、中国的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浑然不同。

希腊城邦的政体,普遍实行共和体制,早期虽有王权,但日渐衰微,而不像东方那样日益强大,并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希腊城邦的公民拥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有的城邦甚至推翻了贵族统治,建立了民主政治。

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政治氛围,使希腊城邦孕育、诞生了杰出的文化成就。在古代世界诸文明中,希腊文化最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

尽管希腊文化的基础是吸收东方文化发展而来的,但其文化成果却光辉盖世,获得“古典”的美名。

政治上,希腊城邦最根本的特征是城邦的统治者是一部分享有公民权的社会成员,他们所组成的公民团体行使集体治权。

城邦居民被分为有公民权和无公民权者,无公民权的人一般包括外邦人和奴隶。

在城邦中,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特权,对无公民权者进行统治。

原则上,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定期召开,全体公民皆有权参加。

在公民团体内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除了公民大会,城邦还存在贵族议事会、公民代表议事会,以及各种行政和军事主管部门。

这些部门与公民大会隶属关系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城邦的政体类型。国家内政外交的大政方针均在公民大会投票表决,但大会没有创议权,只有表决权。

根据公民大会准备提案的机构的不同,希腊城邦政体可分为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

但无论政体形式如何,公民大会都是必不可少的。与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构的公民大会相适应,除个别例外(如斯巴达两个国王和元老是终身任职),城邦不存在职业官僚,全部公职人员都是通过选举或抽签产生,任期有限,轮番而治。因此,城邦各级公职人员并未组成某个首脑统一领导下的内阁或政府,而是直接对选出他们的公民大会或相应的议事会负责。

经济上,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外邦人即使十分富有,也不能得到土地,他们大多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生。

同时,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土地的丧失也就意味着公民权的丧失。

希腊城邦的国土一般由城区和农区两部组成,其中农区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农业是城邦公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经济的自给自足既是公民个人也是城邦的理想。

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产品交换关系,但不存在城市剥削农区的现象。

由于不存在职业的神职人员和祭司阶层,所以也没有神庙地产和神庙经济。

军事上,希腊城邦实行公民兵制度,军队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平时务农,战士从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参军打仗既是只有公民才能享有的特权,又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达到服役年龄的男性公民自动被编入军队,并根据其财产状况自备相应的武器装备。虽然在城邦后期也曾吸收一部分非公民和雇佣兵入伍,但公民兵一直是城邦时代军队的主体。

此外,公民不仅在城邦中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而且还享有宗教、节庆、演出、竞赛等文化上的特权,原则上非公民不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这些活动,而奴隶只能作为低等的服务者接触这些活动。

城邦政体的所有特征皆围绕公民权利而展开,实际上,公民集体、公民大会和公民兵三位一体,构成城邦的权力中心。

同时,公民集体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封闭性,公民与非公民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二者之间划分严格,界限分明,不论非公民转化为公民,还是公民沦为非公民都十分困难,保持公民团体的稳固一直是城邦领导者追求的目标。

大殖民运动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除建成了自己的城邦,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城市,历史上称之为“大殖民”。

大殖民运动是由当时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造成的:

人口增长超出了城邦所能承受的极限。土地问题是殖民运动的根本原因。

山多地薄的希腊,一旦人口增加或遇自然灾害,城邦就难以承担,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公元前七世纪后期,锡拉岛大旱,7年无雨,居民被迫抽签,从两兄弟中选出一人,殖民海外。

政治性的原因。为了减少城邦中的不安定因素,缓和内部纷争,一些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以及失去土地的人被输送到海外建立殖民城邦。

例如斯巴达的“处女之子”。

一些工商业者为扩大经营范围,到海外开拓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希腊人殖民的范围遍及地中海大部分地区和整个黑海沿岸。

据统计,当时希腊参加殖民的城邦共有44个,在各地建立的殖民城邦至少在座以上。

用希腊人的话说,这些新的殖民城邦,犹如雨后池塘周围彼此呼应的青蛙。

这些城邦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一般都建在海岸;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袭母邦的制度和习惯,但又是独立的,不依附母邦。

大殖民运动的后果和影响是深远的

殖民运动缓解了希腊城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大大促进了整个希腊世界的商品经济发展。

大规模的殖民运动使希腊同地中海周边的西亚、北非及中欧和西欧地区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大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经济贸易圈。

殖民运动壮大和增强了希腊工商业者的力量,有助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和民主政治的建设。

促进了希腊对东方文明成果的吸收,公元前七世纪,希腊史上出现了“东方文化时期”。这有助于他们探索一条获得智慧的科学之路。

大范围的海外殖民活动造就了希腊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来库古改革与斯巴达政制

斯巴达是希腊诸城邦中最大的一个,它拥有希腊城邦中少见的肥沃平原,使斯巴达以农业见长,并缓解了对海外扩张的需求。不过,斯巴达也因此丧失了与外国交往,促进经济和智力发展的历史机遇,只能过一种很少变化的农业生活。因此,有人说斯巴达是一种“被抑制了的文明”。

据说,斯巴达建国之初,有一个伟大的立法者来库古主持国政,推行一系列立法,斯巴达因此有了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明类型。

根据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述,来库古大约在公元前年----公元前年间推行改革,他宣称是从德尔斐神谕中获得改革启示的。

这个神谕被后人成为《大瑞特拉》,主要内容是:

要为宙斯神和雅典娜女神建立神殿;

要组成新的部落和选区,建立包括两国王在内的30人议事会,按季节召开公民大会;

议事会向大会提建议并宣布休会;

公民皆参加大会并有决定之权。

通过改革,斯巴达确立了包括双王、元老(贵族)议事会、监察官会议和公民大会四种组织形式在内的以元老议事会为核心的贵族寡头政治。

双王制是斯巴达独特的制度,出自于斯巴达的两个王族,任职终身,可以世袭。

双王的政治权力仅仅以有限的形式保留在政治、军事、宗教等方面,所能享受到的社会特权和优遇也十分有限。

元老议事会,由双王和28位60岁以上的元老组成。

他们由公民大会用呼声的办法选举产生。元老议事会有权组织召开公民大会,拥有提案的创议权,对各项国策的制定影响很大,但这些政策的决议权属于公民大会。此外,元老议事会还握有司法权,负责审理凶杀案件,有权决定王室的婚姻和继承等事务。元老议事会的重权在握避免了斯巴达政体在君主和民主政体中间摇摆,成为国王和公民大会中间的缓冲地带。

监察官会议,来库古设立了5名监察官,也是由公民大会用呼声办法从30-60岁公民中选出,任期一年,不限出身。

起初的职责是监督和确保斯巴达的各项制度的执行,判处违纪案件。到前5世纪,日益膨胀,发展到主持元老议事会和公民大会,成为斯巴达国家最高的公职人员。监察官在任期内每日均有例会,是民意的直接代表,其职能十分广泛。他们是整个斯巴达社会生活的监督者,负责国家的内部安全。他们负责日常的民事诉讼,有权中止公职人员的权力,甚至可以代表民意指控国王。在战争期间,还负责军事动员,任命国王卫队长官以及维持军纪等事宜。

公民大会,所有30岁以上男性公民组成,是斯巴达国家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负责对元老议事会起草的提案进行审议和表决,选举或认可国王、元老、监察官以及各种公职人员,有权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和战争等大事。普通公民在大会上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没有创议权和辩论权。

斯巴达的国家是靠征服产生的,国家机器在征服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

斯巴达农业城邦的性质决定了它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因而在客观上消除了产生阶级分化的可能。

为了在主观上也消除阶级分化,斯巴达人建立了所谓的“平等人公社”,每个斯巴达人都自称为平等人,而把矛头一致对外。

斯巴达人崇尚勇敢无畏,吃苦耐劳,视死如归的精神。

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兵营,社会生活充满浓厚的军事色彩。他们的生活完全由军训、野营、共餐和出征组成,不用参加生产,也与市场和剧院无缘。全民皆兵,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的。

斯巴达人的平等公社是建立在对希洛人——国有奴隶的压迫与剥削上的。

据说,斯巴达在攻陷了拉哥尼亚南部的希洛城后,把全体居民变为奴隶,这些奴隶由此叫做希洛人。他们耕种份地,按规定向斯巴达主人缴纳贡物,主人不能将他们私自变卖,亦不可超过规定索取产品。

公元前八世纪中期到公元前七世纪中期,斯巴达对其邻邦美塞尼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美塞尼亚战争。

斯巴达几经周折才将其完全征服。所有美塞尼亚国土都被平等人公社占有,所有美塞尼亚人被作为希洛人,沦为奴隶。

“在斯巴达,自由人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奴隶则是最彻底的奴隶。”

除了斯巴达人和希洛人,还有被称为皮里阿西人的第三阶级。他们是没有公民权,却有人身自由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土地、作坊和店铺,从事农工商业。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得参加斯巴达人的任何集会,但要纳税和服兵役。一般认为他们来源于那些未被斯巴达直接征服的边远地区。

伯罗奔尼撒同盟

斯巴达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已成为事实上的霸主。

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主要希腊城邦,包括科林斯、麦加拉,除了阿尔果斯以外,都被斯巴达纠集起来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

同盟是军事性质的,决策依斯巴达的李海而定。召集同盟会议之权归斯巴达,但决议须有大多数入盟者的同意方能生效。盟中各邦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只是在外交、军事方面听从斯巴达的协调和指挥。斯巴达经常利用同盟镇压境内的希洛人起义,也以用同盟干预各邦内政,支持各邦的贵族统治。

古希腊城邦危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不久,进入到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城邦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呈现出衰微的迹象。尽管各邦出现的时间或早或晚,危机的程度亦深浅不一,危机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还是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从邦际关系上看,从前动态的平衡和均势状态被完全打乱,城邦之间的战争不断,霸权更迭频繁。

其次,在城邦内部,小农经济在战争与土地兼并的双重压力下纷纷破产,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矛盾与斗争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在衰败的社会经济中,唯有奴隶制日益兴旺。然而奴隶制的发展反而破坏着城邦的经济基础,成为使城邦危机进一步加深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失地小农增多,公民人数锐减,公民兵制度已经难以维持。

为应付对外战争需要,雇佣兵制度逐步取而代之,然而,这些为军饷而从军的部队战斗力远比不上昔日的公民兵,个棒的自卫能力随之下降。

在政治上,为缓解社会矛盾和暂时摆脱危机,在古风时代曾经出现过的重分土地和财富的口号又一次响起。

与此相应,以强权为特征的僭主制也再度流行,各邦纷纷致力与改革和立法活动,但与处于上升期的改革不同的是,这些试图恢复从前的社会状态的改革活动由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趋势相悖,因而收效甚微。希腊城邦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要求,开始出现了种种衰败的趋向,其缺陷日益明显,这表明它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被一种完全不同的集权政体所取代。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